龙岩红色热土红坊镇 传承保护齐发力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http://wmf.fjsen.com 2019-05-23 10:19:22 赖志昌 来源:龙岩文明网

在原黄岗学校校址,黄岗小学组织师生参观革命历史陈列馆。赖志昌 摄

  教育后代薪火传

  在东阳村盂坵自然村,一座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这里,偶有行人过来瞻仰。紧邻纪念碑的是罗陈氏宗祠,土地革命时期,东阳乡苏维埃政府便设在这里。

  盂坵村是革命基点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许多革命先辈都曾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据龙岩市博物馆研究院陈炎德介绍,当年因为这里地理位置隐蔽,罗陈氏宗祠曾是苏维埃政府的办公场所,也是当时投身革命人士训练武装的地方。

  在龙岩文化研究会理事陈汉强看来,这座红色祠堂配套建了革命纪念碑,独树一帜。他说,红坊镇300多名烈士中,东阳村的革命烈士有66位,那时人口不到400人的盂坵却有烈士36名,“10个人中就有2人为革命牺牲,还不包括‘五老人员’”。

  2008年,罗陈氏祠堂在原址重建,耗资不菲。“红色宗祠建设,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踊跃捐资支持,个人多的捐5万元,少的也捐了几百元。”村主任陈文权说,村民踊跃出资,一些华侨也不远万里从海外归来,支持家乡红色祠堂的建设。

  走进红色祠堂,纪念碑底座一侧,用烫金字体镌刻着36位革命烈士的姓名、“五老人员”名单以及“盂坵革命精神世代相传”的题字。每每来到纪念碑前瞻仰,端详叔公陈木生及父亲、爷爷等家族成员的姓名,村民陈学斌的心中总是难以平静。“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作为游击队长的叔公陈木生为了革命,壮烈牺牲;作为接头户的父亲陈椿木,曾冒着生命危险,躲过枪林弹雨,为地下党传送信件、物资……”

  自懂事起,父亲常给陈学斌及其兄弟姐妹讲述当年叔公和自己闹革命的故事。“了解得越多,我就越被叔公、父亲的革命事迹所感动!”陈学斌说,受到他们的感召,自己也入伍当了兵,前些年,他从新罗区扶贫办主任的岗位退休。如今,年过七旬的他也时常像父亲一样,给自己的儿女及孙辈们讲述这段革命历史。“革命历史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永远不能忘!”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东阳小学的少先队员们都会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前往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敬献鲜花。“很多孩子都是这些烈士的后代,历史永远不能被遗忘。”东阳小学校长杨锋忠说,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宣传,让孩子更好地铭记这段历史,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