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深挖红色资源建设美丽城乡:映山花开"大洋红"
http://wmf.fjsen.com 2019-04-04 16:54:46 俞靓 来源:莆田文明网

经过了严冬,福建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里,满山的映山红如期在春风中摇曳。全乡有18个建制村,皆为革命老区村;这里有18万亩山地,无不刻着红色的烙印。这里的石头是红的,俗称大洋红;这里的人,传承红色的家风家训,走南闯北演绎绿色发展的时代篇章,用鲜活的当代形式来延续红色的命脉。如今,大洋老区人民迸发出新时代创业的激情,大洋土地上正徐徐铺展开一幅幅红绿交织的时代画卷。

家风传承红色记忆

“布谷声声,田里水飘飘,我们大伙儿从早到晚,弯背插秧苗。”3月28日,在大洋乡红色家风记忆馆里,乡文化站原站长陈梓笛用莆仙方言吟唱起这首歌,一下子让游客穿越到那个年代。这是闽中游击队政治部集体创作的歌曲。

在一份2002年的《福建日报》上,文化周刊版的头条报道是《活跃在小山村的一支家庭文艺队》,文中的主角是黄埔军校17期毕业生黄兴中。陈梓笛指着图片中的老人告诉记者:“那是我伯伯,我们家庭文艺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四代人同台演奏。”

编快板、填词谱曲,全凭自己一双手。有着家传的音乐基因,陈梓笛可以让前来的游客,欣赏到正宗的红色歌曲和优美的快板。因为现场的带入感强,游客很容易融入这里的红色记忆。

去年8月,他一手打造出红色家风记忆馆,展示闽中革命先辈家风家训、生产生活实物,播放革命老电影,开设“红色讲堂”,为来宾讲述过去的故事。

在大洋乡,致力于红色家风记忆传承的人不只陈梓笛。在前往闽中司令部旧址的途中,一路的映山红开得正艳,我们见到了80岁高龄的郭克绍老人。

郭克绍的祖母是地下党联络员,叔公是红军战士,父亲是游击队交通员。退休后,他用了7年时间,跑了4个地市、10多个县区搜集资料,创办闽中司令部旧址陈列馆。郭克绍说,大洋的每个村庄都可能有红军文物,他一件件搜集,并记录下尚在的老游击队员回忆的战斗历程。80多件游击队曾使用过的布告、宣传单、宣传手册等,100多件枪、大刀、服装、生活用品等,加上曾在闽中红土地上革命过的老领导亲笔题词,使得陈列馆的内容丰富有加。

红色家风的记忆,不仅让大洋乡人民受益,还不断地向外扩散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开馆至今已有60多万人次来此参观。四面八方来的党员、干部、学生、老同志,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红花”还需“绿叶”配

3月25日上午,大洋乡特邀福建农林大学三位教授前往闽中司令部党员教育培训中心授课。大洋乡车口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兰告诉记者,有不少当地农民自发前往听课。课堂中有水稻高产优质安全栽培关键技术、蜜蜂健康养殖技术等,这和当地村民经营的产业息息相关。

今年,大洋乡党委、政府开始筹划与福建农林大学等开展院地合作,聘请研究生、博士生等开展有机大米、现代农业及农旅文创等课题研究,成立生态研究院,打造莆田市北部山区优质稻生产示范区。眼下,大洋乡瑞云村有机水稻试验田成功案例被世界粮农组织列为推广对象。

春种时节,车口村小块土地正在平整,以利于机械化生产。大洋乡副书记康宇介绍说:“我们正以红太阳企业、利农集团及市振兴集团为龙头带动,积极探索‘村委会合作社 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帮助农户增收致富。”目前,车口村已有70多亩试验田,用作台粳8号优质稻种子繁育基地。村支书陈玉兰说,村里还开展品种提纯复壮,引进省内外优质水稻新品种9个进行试种示范,与台粳8号品种对照,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的水稻品种。下一步,当地将引进电商平台,销售车口优质米、红心地瓜干等特色农产品。

除了发展绿色农业,这两年,大洋乡还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以“红”带“绿”,以“绿”促“红”,将红色旅游与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做活“旅游 ”“生态 ”品牌,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这片土地上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陈梓笛退休后,开始经营“笛韵森林人家”,拥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福建省首届十佳森林人家”等招牌。离笛韵森林人家不远处的山间灯炉寨自然村是闽中游击队司令部原址。陈梓笛将闽中支队司令部红色资源与灯炉寨旅游景区进行整合,开辟“走红军路、唱红军歌、品红军饭、扮红军角色”等体验活动,目前已形成集会议培训、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休闲旅游、生活体验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我们不但发展绿色生态体验旅游,还带动周边村民一起来办特色民宿。”陈梓笛说,这样不仅能把红色文化传播得更远,也让农民多一份收入。仅去年一年,这里共吸引游客15万人次,带动当地食宿及农特产品市场开发,杏山村入股笛韵森林人家实现年收益7万多元,助推贫困村摘帽。

红色命脉注入新活力

2017年10月1日,大洋乡举办首届体育旅游文化节暨“红色大洋,生态骑行”活动,包括骑行、摄影艺术采风、大学生文创DIY、瑜伽公演、琵琶协奏、玻璃滑道速滑、乡村民俗表演等内容,激活红色生态旅游的新氛围。

同期,在由省文物局、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主办,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的“八闽军旗红——福建省纪念建军90周年革命文物联展”中,由大洋乡选送的20多件闽中革命历史文物参加。此外,大洋乡还联合莆田新城网参与“美丽莆田百村行”活动,现场设立大洋红色文化馆,推出以闽中革命为题材的现代莆仙戏演出等。

2018年6月,大洋知青共享农场举办农耕体验活动,提供60多亩地给20多户市民种菜,体验农耕乐趣。

近年来,大洋乡重视盘活红色资源,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康宇说,闽中游击支队司令部的周边还有印刷厂、被服厂、兵器加工厂、粮仓等遗址,这些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特别是闽中“红旗不倒”精神是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财富,还有很大的空间待开发。

作为解放前南方八省十五块红色游击区之一和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所在地,2011年2月,闽中游击支队司令部被省委组织部列入福建省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2017年以来,闽中游击支队司令部的纪念园接待游客数量12万多人次。培训基地已纳入市(区)委党校教学管理,其开设的“现场教学户外拓展军事训练”套餐式培训课程颇受欢迎,有100多批次机关、企事业单位共1万多名党员前来接受培训。莆田初任公务员培训教育、市直机关党工委主题党日、市政协暑期读书班等活动都在此举行,红色教育品牌日益彰显。

2018年,闽中游击支队司令部提升工程列入大洋乡的重要议程。接下来,项目将完善纪念园配套设施建设、红色研学基地,重点推进闽中支队司令部展陈馆建设。康宇说,届时,这里将崛起一座2000㎡的革命博览馆,旁边还附带生态展示馆建设、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等建设项目。2022年,将建设红色文化小镇、党员培训基地服务配套项目。(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俞靓)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