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宁德 > 福安市
福安:畲拳进校园 非遗共传承
//wmf.fjsen.com  2025-05-02 秦红丽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江琳琳

“嘿!哈!”近日,康厝中心小学的操场上传来阵阵铿锵有力的呐喊声,全校18个班级的学生身着统一校服,以整齐划一的动作展示畲拳健身操。

伴随着畲族传统音乐,学生们将“抱拳礼、马步双插、平马开弓”等畲拳健身操标准动作演绎得行云流水,专注的神情赢得裁判们的阵阵掌声,充分展现出畲族武术在校园里的蓬勃活力。这场别开生面的比赛,不仅是对学生们畲拳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康厝中心小学多年来深耕畲族文化传承、以民族文化为办学特色的生动实践。

image.png

image.png


学生演绎畲拳健身操。秦红丽 摄

“畲拳健身操把畲族武术以轻快活泼的形式带进课堂,让学生们从小就能接触学习畲族文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省级非遗项目“金斗洋畲族拳”代表性传承人钟团玉感慨道。在她看来,将畲拳融入校园,让非遗传承更加生动立体,也让民族文化的普及推广真正落到了实处。

据了解,康厝中心小学所在的康厝乡,是福安市三个畲族乡之一,而金斗洋村更是畲拳的发源地。2017年,“金斗洋畲族拳”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曾经由于村民进城务工,金斗洋小学关闭,加上畲族文化知识教育体系缺乏、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畲家拳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基本处于空白。
转机出现在2008年。为传承和保护畲族文化,康厝中心小学成立畲文化传承领导小组,开启以传承畲族文化为办学特色发展的探索之路。2013年10月,学校创编了融合畲家拳、南少林拳精髓的畲拳健身操,这套健身操编排为9节36个八拍,简单规范、明快流畅,配套成立的畲拳社团已累计培养学员千余人。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畲拳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各科室协同合作,积极推进“文化特色学校发展规划”。
“我们创编的畲拳健身操,不仅保留了畲家拳的精髓,还结合了现代健身理念,让孩子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畲族文化的魅力。”康厝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马秋龙介绍道,“通过将畲拳融入课间操,我们希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畲族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如今,畲拳不仅是课间操的一部分,还丰富了社团生活。在畲拳社团活动中,学生们深入学习畲拳技巧,感受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学校还将畲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开发校本教材《畲家情缘》,开展省市级课题研究,成立福建省第一个畲族民歌传承所,把畲文化中的文学、服饰、民歌、舞蹈等融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让课堂充满浓郁的畲乡风情。

“学生练习畲拳后,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提升,人也变得更加自信、坚强。”省级非遗项目“金斗洋畲族拳”福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雷卫平表示,起初很多学生对畲拳并不了解,但在老师们的耐心介绍和示范下,很快就被其独特魅力所吸引。学生们从初识到热爱,甚至课后主动请教动作细节,学校的畲拳队伍日益壮大。

近年来,福安市畲族传统武术协会、金斗洋村积极与各民族中小学结对,设立畲族武术兴趣班,并编撰了《畲族传统武术套路教材》《畲族拳操》等,系统梳理畲族传统武术的历史来源、招式套路,并在畲家拳对练中融入体育、舞蹈等元素,进一步优化武术动作,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为畲家拳培养更多的校园“粉丝”,也促进了民族优秀文化的交融互通。

从金斗洋村的传统武术到校园里的健身操,畲拳在康厝中心小学完成了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探索。“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畲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让更多孩子成为传统文化的‘小火种’,助力畲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马秋龙说。(宁德文明网秦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