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区:除陋习树新风 提升农村居民文明素养
http://wmf.fjsen.com 2019-03-11 10:08:26 来源:厦门文明网

深化农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厦门市同安区立足区情实际,把移风易俗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扎实深入开展。

1.领导高度重视,率先垂范。同安区委、同安区政府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一是同安区委书记亲自深入村(居)调研、指导,召开2次区、镇(街)、村三级移风易俗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各镇(街)党委(党工委)主导并牵头协调、督促,村(居)“两委”和老人协会、青年骨干等具体负责,形成“层层推进、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同安区四套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在电视台公开签订《同安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移风易俗承诺书》,接受群众监督,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签定承诺书,形成全面监督的良好氛围。三是在推进过程中,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党(工)委、村(居)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坚决履行主体责任。

2.强化综合施策、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同安区委、同安区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指导意见、规范,强化执行规范标准,强化党组织书记履行主体责任;同安区委宣传部、等5部门联合开展监督执法,强化形成合力。二是加强宣传。制作动漫广泛宣传,各镇街利用微信、宣传车、横幅等方式组织开展全方位宣传,营造家喻户晓氛围。三是抓住“关键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村居主干、经济富裕人士、青年)刹歪风,抓住“关键日子”(民俗日、丧事等堵陋习,抓住“关键环节”(如厨师经营资质)促规范,并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民俗日不办宴请为重点,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四是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坚持“一村一策”,编辑成《村规民约》手册,做到有章可循。五是整理编辑出版细化到所有村居的《民俗日工作手册》,心中有数。六是普遍成立老人协会或红白理事会,编辑《老人协会或红白理事会汇总表》,发挥独特引导监督作用。

  同安区新民镇禾山社区党员干部到刘塘里村民家中走访宣传移风易俗村规民约。

3.强化监督问责、做实做细。一是加强媒体监督。每逢民俗日都安排电视台深入村(居)跟踪拍摄,开设“移风易俗”专栏进行报道,宣传正面典型,曝光负面典型问题。二是加强群众监督。在婚丧喜庆活动或民俗日前一周及当天走村入户进行劝导。三是加强技防监督。采取购买服务方式,聘请影视公司按照民俗日“一本账”逐村用无人机航拍、摄像机拍摄,实时掌握移风易俗落实情况。四是加强科技创新。创设“文明卫士移风易俗智能管理系统”APP,采取“互联网 ”方式,强化移风易俗申报、报告、检查工作,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简便化、规范化、高效化、精准化,强化职责履行。五是加强监督问责。先后对3个镇4个社区(村),及14名镇(街)、村(居)党员干部进行通报(其中党纪立案1人)、曝光。

4.创新工作方式、营造文明乡风。一是满月宴变成“敬老节”。以“孝传万家”为主题,取代农村满月宴请,起到良好示范带头作用。二是民俗节变成“文化节”。北辰山开闽王民俗节,改以表演本土文艺节目,开展书画笔会等活动来取代民俗日宴请,保留传统非遗活动基础上带头落实“喜事简办”,办成一场文化盛宴。三是民俗日变成“爱心日”。民俗日不宴请省下来的钱捐给慈善事业。四是婚庆礼俗新办简办。民俗日不宴请,婚庆婚俗严格限制宴请人数。五是白事形成“新规矩”。倡导“粗食”一律四菜一汤。六是民俗仪式简化成风。简办“接公头”民俗、非遗日,保留传统民俗,取消了放鞭炮和大办宴席。七是非遗民俗转为乡村大舞台。取消往年的“赛猪王”和宴请,取而代之的是“乡村大舞台”和趣味运动会,民俗文化活动乐得村民们笑逐颜开。

5.移风易俗成效突出、群众满意率高。一是为群众减支成效明显,节约开支3.52亿多元,社会风气得到净化,社会秩序更趋稳定,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基层组织作用有力增强。二是群众对开展移风易俗知晓率为90.8%,满意率高达99.0%,支持率为98.4%,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带头表率满意率为99.0%。三是同安区被省纪委列为“做得较好的区”进行全省通报表扬。(厦门文明网综合)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