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2018年三八文艺汇演:畲族民俗舞蹈《傩面祈福》(吴彩云拍摄)
文明风1月15日讯(通讯员 吴彩云)拙作蕴真情,网织“文明声音”;倾心绵薄力,参与“文明革命”。
永安市锲而不舍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把文明村镇创建放在重要位置,立足“本土文明”,推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文明村镇创建的重要内容和成效标识之一,是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有“余力”、克服赌博等不良习俗有“闲暇”等基础之上的。
永安市注重城乡结合,以城带乡城乡并进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建设,2018年以来,永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乡风文明等目标要求,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文明创建工作中查问题,分责任,改短板,把“城市管理”的相关做法向农村“延伸”,多措并兴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城乡合拍”进而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一、“本乡本土”先行,传承民俗文明
乡村文化是乡风文明的延伸和载体,赋予了乡村“别样”的乡情,让“村落精神”有所寄托,使“游子乡愁”有所依附。
一是挖掘传承民间文明。永安市立足“本乡本土”,挖掘和培育乡土文化文明,形成永安民俗文化的“文明颜色”。如小陶镇八一村的“朱氏九节龙”、五一村的“马灯”、“新民故事会”,三星、红星村的“洋头汉剧团”;安砂镇的农民秧歌队;洪田镇的民俗民乐队;以及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奇葩”、“民俗文化活化石”的青水畲族乡大腔戏等等。永安市委文明办曾组织人员配合青水畲族乡,深村入户见人采编民间山歌,以“普通话押韵”形式改编重写出55首共计12000多字的青水山歌。
二是丰富乡村文明内涵。永安市重视传统节日活动,将此作为文化惠“农村”的新形式,纳入文明村镇创建的重要内容,努力推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整体水平。市委文明办坚持抓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特别把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传统文化活动与道德讲堂活动相结合,组织文明单位与“挂包”村开展好“我们的节日”活动;市广播电台制作“留住乡愁”学讲永安话、感受永安文化等专栏节目,向群众宣传“乡土”文化的厚重和美丽,激发群众的“乡土”自豪感,受乡爱国;支持群众在龟山公园等处举办山歌对唱等“日常”活动的同时,重大节日组织全市性“规模”活动。如:永安市委文明办联合有关单位,2018年6月8日,在将军山公园门口举办端午诗会,展示和宣传“我们的节日”地道的本土文化元素;2018年9月13日,举办永安市“记住乡愁·我们的节日——中秋”大型文艺晚会,以此为文明点赞,为永安喝彩,聚爱乡情怀。
各乡镇、街道在传统节日中组织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如:安砂镇迎烛桥彩灯、槐南镇张大阔公做场戏、罗坊乡左拔村板凳长龙闹新年、青水乡打黑狮镇邪驱傩舞蹈、贡川镇正月十五放花船送瘟神、上坪乡九龙村九龙花灯巡展、小陶镇桐林村二月初一过大年、城区迎新春唱山歌等等,群众喜闻乐见踊跃参与,使民间习俗代代相传。
永安市委宣传部坚持把繁荣农村文化,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通过夯实农村文化阵地、帮扶农村文艺队伍、搭建配送进城平台等措施,积极探索并实现了农村文化发展从“文化下乡”到“送戏进城”的重大转变,有力推动了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目前,农民自办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永安市农村文化发展一大亮点。从2016年起,永安市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农民春节联欢晚会,所有乡镇参加,农村文艺爱好者、返乡大学生及务工人员积极参与,农民演员“累计”逾1000人次。文化部门免费提供流动舞台车及灯光音响设备。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在选材、编排节目的筹备过程中,农民春晚“波及”全市范围,如此乡土气息浓厚的“村晚”,立足于乡土民俗之基,绽放纯朴的乡村文明,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场时间长、范围广、参与面大、生动活泼、接地气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永安市农村文化的繁荣景象,展现出乡村文明的勃勃生机。
永安市通过举办农民春晚等大型“农民集中”式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引导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并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春晚”时代内涵、丰富其表现形式,而保持其独特魅力,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村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邻里更加和睦,带动乡风文明。
在抓好传统节庆民俗文化活动的同时,永安市着力完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乡村文化服务圈,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电影下乡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村级文化场所。乡镇基本实现了集镇一条街道、一处休闲式公园、一座达标公厕、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农贸市场“五个一”;行政村基本实现一个村牌、一条好路、一片风景林、一个文化活动场所“四个有”。持续开展农民文化百村赛,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流动舞台车“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如:2018年以“半台戏”为载体,结合“扫黑除恶”“带彩打牌”“文化三下乡”“传承红色文化”等活动,配送各类文艺演出、非遗展示55场次,服务群众万余人,实现活动常态化。
二、“美丽乡村”示范,城乡文明共建
永安市坚持健全完善创建文明村镇工作运行机制,成立活动协调小组,制定考评办法,建立乡镇、街道分管精神文明领导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制定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以共建、共育、共兴、共利、共荣、共强为原则,扩大农村先进面,促进城乡一体化。
各乡镇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发挥示范辐射效应,从早年的“挂星级牌、立村规民约、记公德簿、书治家训、贴小康致富图、设家庭台账本、建村民议事会、办文明夜校、编乡土教材、树文化长廊”等形式起步,逐步推进星级文明户评选,持续进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2018年5月15日在美丽乡村示范村霞鹤村表彰35户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并循序渐进引入城市管理机制,充实集镇环卫队伍,实施垃圾归袋、停车归点、广告归栏、经商归店、摊位归片等“规范”化,使村容村貌持续改善,美丽乡村理念深入人心。
永安市注重发挥美丽乡村建设示范作用,持续巩固提升2014—2017年60个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效。专门设立乡村振兴资金,重点扶持年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18年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共补助730万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耕地保护、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2019年,计划投入乡村振兴资金2200多万元,主要投向农村振兴建设、农村扶贫事业、“福田贷”贷款贴息等。以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示范和带动乡风文明。
三、“一约四会”实践,移风易俗宣传
永安市开展移风易俗宣传、乡风民风评议,农村“一约四会”宣传实践活动,至目前全市228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一约四会”全覆盖,有效遏止社会带彩打牌、生活奢侈、餐桌浪费、盲目攀比、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
永安市农村“一约四会”宣传实践活动,系文明村镇创建的创新性举措,经过精心策划,2018年5月9日,永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启动常态“一约四会”宣传实践活动,组织全市15个乡镇、街道的228个行政村展开具体行动。意在助力永安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全市移风易俗行动成为常态,从而有效遏止社会带彩打牌、生活奢侈、餐桌浪费、盲目攀比、厚葬薄养等等不良风气,弘扬新时代文明风尚。
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一约四会”宣传实践活动,具体内容“一约”即村规民约修订;“四会”即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
一是修订“一约”。全市11个乡镇和4个街道牵头,分别组织辖区村对原有各村村规民约进行修订,结合新时代增加新内容。既要结合本村发展实际和“乡土”民风民俗传统文化,传承“本村”优秀传统约定俗成,蕴含向善向上的力量;又要增补新内容即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元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体现新时代发展“元素”。努力做到精练、易记、可操作、村民认同,具有广泛约束力和影响力。该项工作将于6月底前基本完成。
通过村规民约,从“文件制度规定”角度,规范和约束村民群众相关行为规范,比如不能大操大办婚礼等,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提升文明道德素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教育”在农村落地生根化为群众的日常行为。
二是完善“四会”。由乡镇街道指导各自辖区的行政村,根据“四会”不同作用、不同任务,“招贤纳士”,吸收有较高政治觉悟和参政议政能力、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热爱集体,有较高威信和有较强代表性的村民“入会”,组建完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同时,建章立制,明确“四会”职责任务,制定议事评议办法。特别要求各级文明村镇“文明带头”,率先建立“四会”并常态开展活动,建立台账记录材料备查制度。全市228个行政村相关组织建立完善工作,将在8月底前完成。
三是活动“常态”。常态宣传新村规民约。在村部、村口、广场等醒目位置,借户外广告牌、村公益宣传栏等平台进行长期固定宣传,或组织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宣传,使新村规民约潜移默化进入群众头脑,成为共同遵守的一种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常态标识组织制度。“四会”机构组织成员名单、职责任务、议事办法、操作规则等须上墙公示,设立举报箱,接受群众监督。
永安市发挥“四会”作用,组织村民经常性开展道德评议、陈规劝阻、陋习制止、违法严查、文明宣传、先进表彰等活动,激活乡贤文化,使“四会”成为农村弘扬文明新风、助推健康生活的“桥梁”“纽带”。并结合新村规民约宣传,广泛开展一创、一评、一推、一队、一榜、一堂、一场“七个一”主题实践,即创建文明村镇、评选星级文明户、推荐文明家庭、组建志愿服务队、设置善行义举榜、建立家风家训堂、建设文化广场;宣传“身边”先进典型,整治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问题和歪风邪气,引导群众在参与中向上向善,自觉以能为家乡“添彩增光”而自豪,自觉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培育崇德向善的淳朴民风和厚道家风,使移风易俗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从而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生动活泼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与此同时,永安市在条件较好的27个乡村振兴示范点推行建设家风家训馆。培育省级文明村镇7个、三明级文明村镇15个、永安级文明单位67个,成为文明创建的“主力军”。
四、“文明带头”引领,志愿服务延伸
永安市坚持发挥文明单位“文明带头”的“文明力量”,从“政策和机制”上保障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推进。2018年8月,永安市委文明办制定并组织实施文明单位(校园)挂包路段责任制,以“制度”督促相关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也即责任单位,从2018年9月中旬开始,每月至少2次到挂包路段进行环境卫生清理,开展文明交通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文明单位的“义务”,纳入文明考评。并将志愿服务活动由城区向农村延伸,让志愿者“红马甲”的身影遍布城市乡村,弘扬奉献精神,带动乡风文明
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积极行动,做公益好事“争先恐后”具体生动:各级文明单位完成挂包路段“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全市性大型志愿服务活动,长年为市级文体活动提供秩序维护等综合志愿服务;各级文明村镇因地制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安砂镇开展“垃圾不落地•文明好习惯”家园清洁行动;全国文明村镇大湖镇军民共学雷锋,驻地部队不但参与环境整治活动,某部还与大湖中心小学结对子,开展“暖冬计划•关爱学子”捐资助学活动;贡川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西洋镇常年服务敬老院老人;上坪乡以“圆梦女孩”志愿行动,帮助农村女孩实现“微心愿”;罗坊乡的“我爱大丰山”环保清洁活动也较有影响。2018年永安市举办首届“为文明点赞•我是志愿者”演讲比赛,其中乡镇街道组40名志愿者参加海选赛,其中6位选手晋级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决赛并获奖。
燕城爱心协会等民间志愿团队也将服务向乡村延伸,如新太阳爱心协会每月定期到上吉山村等农村空巢老人颐老院为40余老人理发,燕城爱心协会发起每季度爱心支教活动,爱心同盟群定期到曹远镇敬老院护理群友捐种的林木和打扫环境卫生等。开展城乡优秀志愿服务摄影比赛,出版志愿同行画册。
位于乡镇的如大湖中心小学、西洋中心小学等各级“乡村文明校园”,并没有因为不在城市没有划定的“责任路段”而“放弃责任”。学校把组织师生到学校周边、集镇、景区等地方,开展“捡拾散落垃圾”等清理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文明校园创建“内容”,传扬志愿奉献精神,影响周边村民,推进乡风文明。(永安市委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