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验在耕读园地里体验农耕之乐
文明风12月19日讯 晴耕雨读,陶养心灵,圣贤为伍,师友同行。
连江县江南中心小学栖身于文笔山下敖江水边,与城关一江之隔,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学校从校情出发依托周边资源,挖掘古老而独特的耕读文化,将把耕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着力传承弘扬传统耕读文化,营造文明校园。
让孩子从田间地头走向世界
江南中心小学精心打造连江县首个耕读实践基地。让孩子从田间地头走向世界。
何为耕?诚耕心性田!“耕必有田”:学校利用东南角一块约1200平方米左右的耕地,合理规划设计成“耕读园”,在种植传统农耕植物的同时,辅种梅兰竹菊,形成自然课堂,为学生提供体验感受自然,体验农耕的平台,培养好奇心,激发探索精神;
“耕必有宜”:学校将相关的地块分别种植“粮食类作物”和“菜蔬类作物”,加上校园中种植的各种果树,因地制宜,给学生普及相关的植物学知识;
“耕必有时”:在学生体验农事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传授农业生产知识,学习农业“时”文化,知道“时节”、“时机”等对成事的重要作用;
“耕必有则”:引领学生学习农业的生产技术,感受自然界力量的强大,认识农作物的成长规律,体验现代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感受科技创新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古训有云:“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寥寥十个字,字里行间渗透着中华民族农耕社会的特色和儒家文化的身影。
连江县江南中心小学的耕读实践基地就是让孩子们在耕读中,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承传中华民族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美德和优良家风。
“因自己的劳动让校园美化更高尚”
为了建设美丽校园,重拾一千多年来延绵不断的“耕”读传家的思想。为此,学校特意在校园各个角落开辟大约330平方米的种植园。
主要种植梅花、兰花、樱花、竹子等,通过“梅兰竹菊”等培护的知识,不仅创造情境让学生进行自己教育自己,也可以让同学们在日常浇、养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辛劳,引导学生爱护校园环境,共同参与文明校园的建设,让学校因为自己的劳动变得更加时尚。
据悉,学校还会不定期组织开展农耕实践活动,让家长们带领孩子们共同参加农耕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耕种”二字的含义,在活动中播撒种子、播种希望,体会春耕秋收的道理。
“读好书,做好人”创建书香校园
耕以养身,读以明道。“耕”与“读”是一体两面,耕是读的基础,读是为了更好地耕。
连江县江南中心小学也致力于引导学生把读书作为提高自己修养的途径。通过多种形式创建书香校园。课余时间总是有很多孩子选择在耕读园的长廊、树下、凉亭里读书,一阵阵读书声犹如美妙的乐曲在耕读园里回荡,为美丽的校园增添了许多生机。他们读的是什么书呢?一读农作物等时令知识、读梅兰竹菊的大自然“无字”之书,二读诗书,读典史、读“梅兰竹菊”君子精神等“有字”之书,开发校本教材,汲取耕读文化精髓,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
耕,于师:耕好三尺讲台,传道授业; 读,于生:学好知识技能,知书达理。
“读必有本”: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一本基于“耕读文化”为主题的校本教材,便于学生学习农耕文化,以及由农耕文化发展而来的中国传统“耕读文化”。
“读必有伴”:学校开展“耕”与“读”的活动,极力营造“耕读文化”的浓厚氛围,发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助合作的精神,共同提高文化修养,培育人文底蕴。
“读必有师”:开展“耕读文化”建设不仅靠活动,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支素志教育、具有高尚情操的教师队伍,来进一步塑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教师人格力量的影响,播种下源远流长的“耕读文化”的因子。
“读必有法”:结合“书香校园”系列活动,开展诵、读、书、画、演等读书活动,通过开展“读书节”、“科技艺术节”等向社会家长汇报“耕读文化”教育的阶段成果,使“耕读文化”开展得有声有色,让“耕读文化”在校园里开花结果。(连江县委文明办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