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民生行动。各村、社区及有关部门将治理散埋乱葬、乱建坟墓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重要内容,建立长效机制,进行目标管理考核。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传承优良家风,弘扬尊重生命、慎终追远等思想文化,弘扬厚养薄葬的文明理念。倡导生前尽孝,逝后文明殡葬、不讲排场不比阔气的良好风尚;大力推行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提倡节地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要采取拆除迁移、覆土深埋、绿化改造和植树遮挡等方式分类治理。城镇化规划和项目建设中涉及的坟墓,一律迁入经过审批的公墓进行安置。非公墓区一律不得新建坟墓,不得对旧坟墓进行翻新扩建。实行骨灰安放流向跟踪管理,从源头上制止滥葬乱埋,构建殡葬改革常态化管理机制。以“殡葬文化”为内容,创新殡葬文化教育实践载体,弘扬殡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的丧葬新风,努力在全社会树立起文明、节俭、平安、依法的新型丧葬观。加强村民自治力度,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红白理事会和老年协会等基层组织作用,督查本辖区移风易俗村规民约落实情况,发现违规问题及地通报整改。
文化礼堂教化行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要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充分融合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丰富文体活动等功能,使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人们内心向往、精神寄托的一个场所。突出“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身边人”,将近年来,大田县评选表彰的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事迹充实到文化礼堂堂,切实提升道德感染力。组织开展节庆礼仪、乡风文明、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等各项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假日,重点开展春节祈福迎新、庆祝国庆、重阳敬老、儿童开蒙、成人仪式等文化礼仪活动。以文化礼堂建设为契机,倡导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文化生根、使文明落地。从规划建设着眼,引导群众将农村现有的宗祠和庙、殿、宫等信仰场所与文化礼堂进行有效整合,使民间信仰、宗族姓氏文化传承与礼堂文化相融相合,从而达到破除封建迷信、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的目标。通过挖掘文化礼堂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开展农村祭祀祠堂文明打造行动。从管理运行着力,发挥群众在文化礼堂长效管理、活动开展、评价评估三个环节中的主体作用,使群众成为文化礼堂建设的管理者、参与者和受惠者,使文化礼堂成为群众自愿、自主、自觉参与承办红白喜事的场所,引导群众办理红白喜事从高档酒店走向文化礼堂,使文化礼堂成为培育婚丧新风的学堂,实现节俭治家的文化平台。
乡风文明评议行动。利用村规民约来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亮点“品牌”加以打造。村规民约评议会成员中主要由村民代表和村内乡贤、热心农村公益事业、办事公道、致富能力强、德高望重的群众组成,在村里说话都很受大家尊重,评议会遵循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原则,村规民约评议会,经常利用社区电子显示屏、文明创建宣传栏以及移风易俗宣传标语等形式,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乡风文明建设氛围,在群众中倡导文明、鞭挞恶习,成为农村主流舆论的弘扬者。积极组织评议会开展评议活动,不断丰富评议工作内涵,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增强评议活力。同时积极探索评议会新模式,使其在更宽领域、更广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努力将乡规民约评议会建设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创新的品牌工程。坚持在“督”“评”“传”上深化乡风评议,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组织。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好邻居”“好婆媳”等推荐评选活动,以身边典型引领农村新风文明。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在文明创建、文明风尚方面的优势,引导结对双方在思想观念、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共建共育共享,把解决物质贫困与改变行为陋习结合起来,形成以城带乡、文明共建的良好局面。
家庭教育提升行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家风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家风的熏陶和濡染对于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生活态度等有着决定性作用,通过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大量的家规家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以培育优良家风为载体,塑造健全人格,涵养淳朴民风,营造清廉政风。开展“我们的家风家训”活动,引导家家户户写家风、晒家训,立家规、传家训,讲家事、树家风,引导农民从家庭做起,改陋习、树新风,开设“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题专栏,报道各地家庭成员在推动移风易俗方面的经验做法,曝光一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反面典型,增进人们对推动移风易俗的认知认同。要进一步强化舆论监督,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评“天价彩礼”,要创新宣传教育方式,运用全媒体多样化传播形式,吸引人们参与互动,促进交流和提高。移风易俗,久久为功,让我们切实把移风易俗摆上家庭教育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扎实推进,不断取得新成效。(大田县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