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委文明办:积极探索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http://wmf.fjsen.com 2018-12-10 09:59:01 来源:中共福安市委文明办

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福安市结合上级部署要求和本地实际情况,10月18日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制定出台《福安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架构、载体、内容、步骤和工作保障等内容,建立了以全市域为整体,以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的“117”文明实践体系。

一、抓好阵地构筑,整合各方资源

为了切实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个坚实平台,福安通过在市一级成立实践中心,乡镇一级成立实践所,村一级成立实践站,迅速建立起覆盖全市22个乡镇(街道)、485个(村)社区的综合性服务网络。各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摸清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基础上,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党校、文化场馆、社科讲坛、科教基地、民富中心站点、乡村教育院网点、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休闲广场、文化宗祠、医院等公共服务资源,通过统筹整合、优化配置、共享使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全面开花。

二、强化队伍建设,汇聚工作合力

通过整合党政干部、教师、乡贤、退休人员、科技能人、文化工作者、先进人物等文明传播资源,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设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社会宣传志愿服务队等七支市级志愿服务队,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全面对接七大服务平台,为文明创建提供有力支持,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队伍767支,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32250人。同时,建立普法工作志愿服务队、畲族文化志愿服务队、红色文化志愿服务队、廉政教育志愿服务队、文艺扶贫志愿服务队、白云山景区志愿服务队、女子护学志愿服务队、阳春社区志愿服务队等8支特色队伍,以多形式开展特色文明实践活动。

三、突出服务创新,打造特色亮点

福安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文明实践的时效性和感染力。一是以思想筑魂为重点,开展理论宣讲服务。深化“爱我福安,从我做起”宣传教育活动,整合乡村讲师团、理论宣讲轻骑兵等基层宣讲队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分专题、系统化,多形式、融媒体的宣讲活动,组织农村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近两个月来共开展宣讲活动35场次,受众3700多人。二是以核心价值为重点,开展社会宣传服务。综合运用各类宣传载体,在全市开展形式丰富的文明传习活动。线上在福安市广播电视台、福安新闻网、“今日福安”微信公众号、《今日福安》报等市属主流媒体上开设专题专栏,弘扬正能量,传承优秀文化。线下通过公交站、交通主干道,乡镇村居420多面宣传文化墙,集中宣传报道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学雷锋先进典型、最美家庭等,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三是以全面发展为重点,开展教育服务。加快5所中央专项彩票公益基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和18所自建乡村少年宫建设,推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主动开放场地设施、人力资源、教学实训设备等教育资源,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依托乡村教育院各网点,开展道德讲堂、流动讲堂、父母课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提升职成教育办学水平。四是以文化惠民为重点,开展文化服务。依托福安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平讲戏传承中心、白云山合唱团等,组织120多支文艺小分队深入农村,开展“社区群星秀”“书香福安讲堂”“曲艺说唱新时代”“八闽巾帼心向党万村千居唱起来”等系列文艺展演、文化服务活动,用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乡俗俚语传习文明,活跃基层文化生活,提振农村群众的精气神。五是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开展科技与科普服务。整合科技示范基地、创新工作站、科普中国 e 站等设施资源,充分发挥市乡村三级的专业技术人才、科技特派员、农村实用人才、大学生村官、科普信息员等专长作用,建立400多人的科技与科普志愿服务队伍,深入田间地头,提供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精深加工等技术指导,引领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六是以全民健康为重点,开展体育健身服务。发挥中国福安“三月三”畲族文化周、中国福安坦洋工夫茶文化周和闽东柏柱洋红色旅游文化周“三大文化活动品牌”和汽车河道越野赛、龙舟赛、自行车赛“三大体育赛事品牌”的引领作用,普及惠民化、小型化、多样化全民健身活动,打造“韩阳十景、百里绿道”富春溪沿线景观带,营造“万人徒步、千人骑行、百人竞舟”的浓厚氛围。七是以移风易俗为重点,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服务。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反对红白事大操大办、带彩赌博等不良风气,提高广大农村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下一步,福安各级各部门将继续坚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昂扬的精神状态、更有力的思路举措,努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交上一份满意的“福安答卷”!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