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屿区埭头镇蚶山书院向孩子们播放家风家训动画短片。
文明风12月1日讯(通讯员 林剑波 通讯员 林书函 谢庆胜 文/图)
莆田秀屿区文化积淀深厚,赋予了当地独特的人文魅力,同时也孕育了许多优良的家风家规家训。为了让好家规家风从“家”出发,更好地辐射全区,今年以来,秀屿区进一步讲好家风故事,建好家风基地,让这些“传家宝”代代相传,滋润政风、社风、民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秀屿区委书记郑加清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以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文化旅游资源的统筹整合、集约开发,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尽快形成具有地方文化内涵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讲好家风故事
“铛铛铛……走!”近日,在秀屿区东峤镇汀塘村宽阔的大戏台上,随着一声洪亮的呼喊,各种乐器伴奏的声音陡然响起,由该镇“家风剧团”表演的莆仙戏《原鲁山教女记》正在上演。
《原鲁山教女记》是莆仙戏现代小戏,讲述莆田县老县长原鲁山在下乡回家路上,自掏腰包给村民看病,拒绝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当机修工的女儿换工作等故事,整场戏虽然只有短短25分钟,却表现出原鲁山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和淳朴家风。
排演这部戏的东峤镇家风剧团,是一个由农民组成的“草根”剧团。他们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演出风格,在农村发挥着很好的教育作用。
“观众们从戏中找回了老县长在沿海乡镇勤政为民的记忆,我们唱起老县长的好家风也越来越自信了。”剧团负责人林文发介绍说,目前已公开演出13场次,吸引了4000多人次观众,在当地引起不小的社会反响。
为进一步扩大《原鲁山教女记》的影响力,东峤镇政府专门下拨资金,帮助剧团购买了音响设备,提升了演出效果。
“《原鲁山教女记》树立了好家风的榜样,教育形式十分生动,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效果非常好。”东峤镇纪委书记郑清峰说,下一步将帮助家风剧团丰富内涵,增加演出形式,开发更多家风教育现代小戏,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弘扬好家风,引领好作风。
建好家风基地
“凡是到天云洞景区旅游的人,都会来到景区内的埭头传统家训书画馆。”秀屿区埭头镇党委书记庄金清说,馆内图文并茂,这样的宣传形式吸引着一拨又一拨党员干部、学生及周边群众慕名而来,他们或瞻仰参观,或拍照记录,或交流心得,接受着一次心灵的洗礼。
近年来,在秀屿区纪委的指导下,埭头镇党委因地制宜,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选取文化底蕴深厚、硬件设施成熟、游客众多的天云洞风景区,规划建设埭头传统家训书画馆。
在庄金清看来,埭头传统家训书画馆的建设,实现了廉政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天云洞景区景观的有机结合,是一处教游一体、寓教于乐、开放式的廉政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基地。
今年初,为更好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家风,埭头镇党委政府将英田林氏宗祠改建成梨岭十八进士家风礼堂。整个礼堂设有10个展区,分别是家风楹联、传家至宝、节令习俗、科第名录、治家良策、名言警句、清风峻节、春风化雨、善行天下和家传户诵。
“兴建家风礼堂是挖掘与传承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从而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良好家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大学生村官、家风礼堂解说员林思晴如是说。
在秀屿区东峤镇珠江村林氏宗祠,有一个秀屿区红色旅游胜地,即闽中游击队驻珠江中队遗址,现在也成了一处教育基地。这个基地主要由红色经典、家规家训和廉洁之风三个部分组成,展示了珠江人民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红色文化,以及忠孝为本、诗礼传家的良好家风家训,还有为官清正廉洁、爱民为民的廉政文化,最大限度挖掘和发挥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的正能量。
成风教化育人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秀屿区埭头镇樟林村的蚶山书院书声琅琅,100多名当地孩子在支教老师的领读下,聚精会神诵读《百孝经》《家风家训》等。整个教学秩序井然,教师仔细传授,学员认真听讲,一问一答,形成互动,气氛活跃。
蚶山书院位于大蚶山南麓,于2014年10月正式开班,设置了论语、弟子规、三字经、书法、武术、绘画等课程,授课老师均为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他们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传播家规家风,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从而树立“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伦理道德观。
埭头镇纪委书记林正峰介绍说,蚶山书院不仅讲授传统经典,还注重挖掘本地的教学素材。书院把胡厝自然村在宋代传承至今的《胡氏祖训》十则纳入讲授内容。在祖训的影响下,这个村有一个家族,总共6户人家35口宗族子弟,前后培育了17名大学本科毕业生。
无独有偶,秀屿区月塘镇前康小学把乡贤、一代名臣康大和的塑像移至校园内,并配刻了康氏祖训,涵盖敬父母、尊师长、重诚信、勤学习等十条为人处事家风家训,让学生瞻仰学习,时常得到教育。如今,“做好学之才子,做有德之君子”,已成为该校全体师生为之奋斗的人生格言。
秀屿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陈四海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良好的家风家训带出了纯正的民风社风。如今,全区群众讲文明、行善事、塑道德蔚然成风,一批批“文明家庭”“感动人物”不断涌现。
记者手记
传承家风也应与时俱进
家风是指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是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的中国家庭非常注重门楣家风,重视庭训家教,讲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遵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同的家庭,家风的呈现形式不尽相同,有的是有形的文字、成型的为人处世格言,更多的是无形的言传身教、隐含于每个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
有言道:“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各家有各家的规矩,各家有各家的传统。尽管家风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却能形成交集,这个交集形成中华优秀道德观念,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家风有积极的、先进的、开放的、可以直接保留传承,也有消极的、落后的、封闭的、需要改进改造的。所以传承家风,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做到人为我用、推陈出新。
传承家风更应与时俱进,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联系。唯有如此,家风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才能汇聚成传承中华文明的正能量,为改革开放宏业添砖加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推波助澜。(秀屿区委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