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两相知
莘莘学子因勤奋苦读而优秀,但有的家境确实有困难,甚至部分有抱负的孩子因贫困放弃学业,能得到及时帮助就是一份“爱”的支持和教育。
永安市以“爱心助学见面会”的形式,引导资助文明单位代表与受助贫寒学子“结对”见面座谈,“当面兑现”资助款。为永安这座城市注入了鲜活而生动和文明内涵,市委文明办、文明单位代表通常在现场会对受助学季寄予殷切希望,热情鼓励他们“化关爱为动力”,直面困难,端正心态,不抱怨不自卑,懂得感恩,珍惜美好时光,努力学习,争取考出好成绩,用实际行动回报关爱。学校及受资助学生代表,往往对资助单位的爱心捐助表达感谢之情,表达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关爱的决心,非常生动有影响。
贫困学子得到“文明帮扶”的同时,“切身感受”到来自家庭以外的亲情般的“文明关怀”,以及一份真诚的祝福:祝愿他们考上理想的大学,学有所成。对参加现场会的其他学生,无疑于是一次良好的“道德洗礼”。传递着一种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孩子们多一分感恩,多一分励志,添一分责任,更加健康地成长。
如:2016年永安市文明单位献爱心资助了263名高中困难学生,每生每人1500元,共计394500元;2017年爱心助学活动得到74家各级文明单位的支持,资助了永安一中、永安九中、永安三中、永安十二中4所中学的299名贫困高中生,每生1500元,资助金额共计448500元。新一轮爱心助学活动“任务”还在完成中。
永安市爱心助学持续十年,编织成一面招展的“文明爱心”大旗,资助之路成为文明宣传之路,弘扬从善向上新风尚。参加今年三中现场会的老师说:受助学子“你这个冬天不再冷”。
爱心暖燕城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表现于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多姿多彩的城市文化,发达繁荣的商业贸易,殷实富足的家庭生活,更多地体现在这个城市市民的精神风貌上,这风貌以“大爱”的内涵展现出一种深层次的温馨、文明和憧憬。
回首永安市“心系学子、情暖燕城”活动的“前世今生”,其实是“扶贫济困、情暖燕城”的延伸和扩展。“两项”文明扶助时间相加,迄今已经21年,以绵长厚重的“文明温度”,温暖燕城。
永安市悉心打造“爱心城”,以大善大爱的力量,增加城市的“文明内涵”。在2009年以前,文明帮扶的载体是扶弱助残的“扶贫济困 情暖燕城”。此活动从1997年到2008年,由永安市委文明办组织,成立帮扶领导小组,建立帮扶卡,落实登记检查制度,及时调整帮扶单位和帮扶对象,确保受惠者是未脱贫或新生的特困户,坚持不懈整整11年。各级文明单位遵循“献爱心、送温暖、解忧难、办实事”原则,对全市孤寡残疾中的特困户进行片区、单位对口“承包”帮扶,切实解决了部分城市特困居民在生活、就学、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其示范带头作用弥补了社会保障体制的不足,唤起了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为形成扶弱助残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曾是永安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特色载体和品牌之一,《福建日报》、《三明日报》曾专文介绍永安做法,省委文明办《文明大观》杂志2003第5期《把责任放在肩头》将此项特色活动称为“永安模式”向全省推介。
永安市结合实际,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扶贫”从第11届(2009-2011年度)起,改为资助永安一中、三中、九中、十二中高中部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资助金省级文明单位每年不低于3000元、三明市级文明单位每年不低于2000元、永安市级文明单位每年不低于1500元。
永安市宣传和弘扬“文明爱心”,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影响。市委文明办引导部分企、事业单位参与助学活动,为初入大学的寒门学子“再送一程”;推介永安监狱开展“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励志奖学助学金活动,此举在全省监狱系统中属率先,成为永安监狱文明创建有效载体,提升了服刑人员教育改造质量;关注总结宣传全市社会各界特别是网友热心资助春蕾女童的故事,弘扬社会正能量……
播种爱心,收获希望。永安市爱心助学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先行”的示范作用,引领全市关爱未成年人,弘扬扶贫济困、崇德向善的传统美德,为永安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添加“爱心力量”。(永安市委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