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四个注重”推动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乡风
http://wmf.fjsen.com 2018-08-13 17:21:22 来源:文明风

二、注重氛围营造,着力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教育

一是开展移风易俗“五进”活动。制定印发了《罗源县关于深入推动2018年全县移风易俗“五进”宣传活动的通知》等文件,以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为主抓手和突破口,针对仍存在的歪风陋习,通过在全县广泛深入地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文明劝导、志愿服务等各类社会宣传活动,全面推动移风易俗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居、进家庭,形成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新热潮,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在全社会营造勤俭节约、文明向上的宣传文化氛围。二是抓好重要时间节点教育。紧紧抓住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传统节庆日,与党员干部签订清廉过节承诺书,印发“文明回乡、清廉过节”宣传倡议书,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六带头、六严禁”宣传教育活动,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仅今年上半年共签订承诺书2万余份,印发宣传倡议书近4万张。结合三下乡,春节、元宵、拗九等传统节日,“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4•12植树节等时间节点。通过举办以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义写春联、畲歌传唱、灯谜竞猜、图片巡展、闽剧表演、健康义诊、文艺演出等活动,将移风易俗宣传融入到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以“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工作为契机,在城区各主次干道、公园广场、酒楼餐馆、商超超市、中小学校设立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广告宣传牌千余面;制作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折页5万余份,《罗源县人民政府关于禁止乱建坟墓的通告》1500余份;在九大中心、凤蝶广场、汇多利商场等处楼宇电视刊播移风易俗倡议书及公益广告6000多版;在沿街商铺户外LED滚动刊播移风易俗宣传标语口号50余万条次;在手机短信平台发送“文明祭扫、绿色清明”为主题的短信、彩信10万余条;在罗源电视台刊播移风易俗公益广告2000余版次;在罗源湾新闻网首页长期刊播“移风易俗引领风尚 文明新风润泽罗川”等为主要内容公益广告。

三、注重工作实效,营造移风易俗工作文明风尚

一是依托各类载体,拓展工作平台。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将移风易俗工作融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学校)考评工作中,制定印发《罗源(2015-2017年度)县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学校)届终总评工作实施方案》,成立4个考评组,对县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学校)开展总评验收工作。在开展2017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考核工作中,将各职能单位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情况作为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由12位县委常委带队,通过谈话了解、查阅资料以及明察暗访等方式,深入查找各单位存在的不足,将个别单位存在的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不力问题作为2017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检查考核问题清单内容,明确要求整改。并于2018年6月下旬,组织开展问题清单“回头看”,强化压力传导,推动各部门认真履职,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取得实效。二是依托道德典型,抓好示范带动。每月定期向市委明办推荐“身边好人”候选人,组织市民群众开展身边好人投票活动;评选表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各类型罗源县首届道德模范8人,并积极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进基层巡讲活动,扩大先进人物事迹影响力;评选产生移风易俗工作先进个人2人,其中,起步镇蒋店村村民叶秀章荣获福州市移风易俗先进个人称号。培塑飞竹镇、洪洋乡为移风易俗工作示范乡镇,飞竹镇陶洋村、洪洋乡石塘村为移风易俗工作示范村,松山镇上杭村、起步镇上长治村为美丽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中房镇林家村、西兰乡洋坪村为“五古丰登”工作示范村,切实发挥示范村镇带动辐射作用,着力打造移风易俗工作网络体系。三是依托节日活动,弘扬优秀文化。3月2日,在凤梅公园举办“风清气正过佳节 文明喜庆闹元宵 ”为主题的元宵节专场活动,3月3日在白塔乡南洋村举办“繁荣畲族文化 提升文明素养”为主题的“畲族•风”民俗文化旅游节活动,3月16日,在松山镇小获村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为主题的拗九节专场活动,4月4日,在烈士陵园举办“缅怀革命先烈 深化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清明节”烈士陵园祭扫活动,在中闽(罗源)水务公司举办“移风易俗”主题罗源县道德讲堂总堂宣讲活动”移风易俗道德讲堂总堂宣讲活动,4月5日,前往华清陵园开展“鲜花祭扫,绿色清明” 主题宣传活动;5月5日,在县气象局举办“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构建文明平安罗源”为主题的2018年“世界太极拳月”罗源县太极拳义务培训活动暨启动仪式。6月18日,在罗源湾内摊水域开展“文明和谐过端午 移风易俗倡新风”为主题端午节龙舟竞渡活动等。此外,抓好“2•14”“5•20”等日子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倡导婚事新办,婚礼简办,努力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