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厚植“六种乡土文化”涵养农耕文明变革新生
http://wmf.fjsen.com 2018-08-08 17:36:45 来源:文明风

大田县东坂村安良堡

文明风8月8日讯(通讯员 高岩)近年来,大田县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土文化的开发、保护、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县委宣传部、文明办、文体局、教育局、旅游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接连开展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等挖掘和认定工作,在修复文化断裂的同时,建构有效的文化衔接与整合机制。全面打造田园家园综合体、创建农业特色小镇,文明乡村,厚植“六种乡土文化”,即村落文化、民俗文化、乡贤文化、先贤文化、手工文化、土堡文化,使之交相辉映,涵养农耕文明变革新生,走出一条“产业—生态—人文”一体化道路,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乡土文化的灵魂和引领。力促乡村旅游产业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带着萦绕心间的“乡愁”,纷纷踏上大田这片多彩的土地,进行穿越之旅、怀乡之旅、寻梦之旅,农耕文明展示了新的魅力。

村落文化——维护传统村落古朴整洁。我们在美丽乡村活动中,没有偏离它的源流与魂魄,以其独特的血缘与地缘关系,形成民风民俗,叙说着乡土的纵横多样与历史沧桑。在村落文化建设中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进行加以保护。一是完善村落基础设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通过中国传统村落申报,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整合各部门资源,加强村里水、电、路、房、通讯等方面建设,全力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维护传统村落古朴整洁。二是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根据传统村落群众自觉的劳动实践和生活习惯,引导村民逐步制定和完善村民公约,用以规范村落治安、环境卫生、节庆活动,加强构建和谐村落,杜绝不文明行为。三是倡导村积极参与,实行民主自治管理。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中,引导、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对传统村落实行民主监督,涉及村民的大事要通过村民大会决议,方可执行。

2016年国家住建部公布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三明14个村落入选,大田县占有四村,分别是:建设镇建国村、华兴镇杞溪村、吴山乡张坑村、梅山乡香坪村。之前,已有济阳乡济阳村、桃源镇东坂村、广平镇万宅村被确定为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共认定历史文化名村62个,三明6个村入选,大田占3个,分别为桃源镇东坂村、华兴乡杞溪村、屏山乡许坑村。这些殊荣彰显大田县传统村落资源丰富,是一笔宝贵的乡愁文化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加大保护力度,促进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

为了让杞溪古村“活”起来,华兴镇党委书记颜佳秀一字一句,学习关于传统村落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及相关的项目补助条款,并且多次进京,最终争取到了3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同时积极与省市县住建部门对接,让一批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先后完成了村道亮化改造、实现全村主干道硬化、修建了杞溪孝贤公园、三明杞溪书画分院落成……彻底改变了杞溪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旧貌,杞溪村还成功申报了福建省第一批传统村落、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福建省美丽乡村和福建省生态村。

民俗文化——彰显大田地方特色品牌。大田有着丰富的地方戏曲资源,拥有木偶戏、大腔戏、宜黄戏、采茶戏、汉剧、祁剧、赣剧、梅林戏、小腔戏、高甲戏等。大田的戏剧备受戏剧文化界关注,称之为“闽中戏苑奇葩”,大田大腔戏有戏剧“活化石”的美誉,而文江乡朱板村的丰场戏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宋代杂剧”,可谓21世纪戏剧界的重大发现。闽中戏曲文化园的建成,对推进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具有深刻意义。

为了使这些“金字招牌”发挥应有的作用,县里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大田县“闽中戏曲文化园”,该园位于城区建山路黄金地段,建筑面积达7700平方米,建设有文创企业集中展示区、文创产品销售区、地方戏曲体验区创作交易区等5个功能区。5月5日开园,截止目前,产业园已入驻文创企业单位32家并有效运营。

在岩城大地上,各地充分挖掘地域资源,守护文化根脉,将许多散落于民间、存活在百姓记忆之中的文化元素,融入村民精神家园的建设之中,用历史人物经典启发人;让身边鲜活榜样带动人;用优秀文艺作品感染人。用优秀乡土文化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友好、单位融洽、社会和谐。

桃源镇东坂村,依托村里民俗文化资源,凸显山水灵秀和少数民族畲族村特色,打造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农家园”为主题的特色民宿旅游产业,打造了“东坂客栈”“巫婆婆的家”等民宿,形成一个集古村、古树、古堡、古庙、古厝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和畲寨山村。据统计:民宿每月营业收入近8万元,养生餐厅和休闲茶屋收入10万余元。古韵乡愁综合品牌“灵动济阳”,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籍籍无名的古村落声名鹊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内植树2万余株,建设特色花圃,建设了5个公园,连接古村落重要组成元素的“串珠漫步道”,连起一幅幅美丽的人文山水画卷。推动村民开设游客服务摊点10处、农家乐9家、农业观光采摘园4处,村集体对外招租物业15处。

乡贤文化——涵养乡村文明重要手段。乡贤文化是乡村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扎根于中国家乡的母土文化,它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以乡村为空间,实现教化乡里、涵育乡风、促进乡村治理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精神力量。

立足于传统与现实之间,积极进行乡贤文化的重构与创新。为了让新乡贤更好地发挥作用,引导干部群众回到乡贤的精神原点,以“读孔子,做乡贤”活动为抓手,确立了“以德化人,重在教育;求实务实,重在建设;继往开来,重在创造”现代新乡贤文化,并创立了“岩城大讲堂”,让崇文尚德的中华传统深入生活、扎根群众。

为了让乡贤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县里一方面建立乡贤参事机制。搭建新乡贤投身乡村建设的平台,鼓励品行正、威望高、口碑好的新乡贤做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协助基层组织参与调解矛盾纠纷、民主监督村(社区)事务、引导乡风文明等群众性工作,以嘉言懿行垂范乡民邻里,提升群众满意度。另一方面建立乡贤礼遇机制。鼓励支持符合条件、有参政议政能力的新乡贤参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各级基层组织把符合条件的新乡贤纳入基层后备干部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决策建议“智囊团”、创业致富“导师团”等,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先贤文化——汇集向上向善精神力量。 “先贤”就是已故有才德的人,把“先贤”德才表现汇集起来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大田县利用丰富的“先贤”文化资源,系统挖掘和整理古今的“先贤”事迹,广泛传播和颂扬优秀的“先贤”精神,使“先贤”文化渗透到广大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中,形成崇德向善、积极进取的文化导向,涵养了农民主流价值观。

在全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中,把“先贤”文化进行收集整理,撰写他们的传记,挖掘先贤文化底蕴涵养乡村文明新风尚。通过“三修一建”,即“修建孝道文化广场、修建“三田”文化广场、修建银杏文化公园、建设月朗风清文化墙”,展现“先贤”成长的足迹和人格力量,使之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使之成为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美”齐现一道靓丽风景线。上京镇组织写作团队,负责编写《梅林三田文化荟萃》书本,分发给全县干部群众,达3.2万本。

县里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拍摄梅林村专题宣传片,重点建设、完善廉政文化展示厅,借力“互联网+三田文化”微信平台,将“三田”文化可听化、可视化。用直观生动的田氏家族关系脉络图代替繁琐的文字,通过诗文、故事等形式,展示“三田”文化深厚的底蕴和内涵。对田氏“忠、和、廉、礼、孝”地方文化内涵再挖掘、再提升、再总结,逐步完善田氏廉政文化大院相关功能设施,设立廉政展示专柜、廉政书屋、廉政影视角,着力打造提升田氏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手工文化——展演展示各地民间技艺。工业化的高歌猛进,让手工艺人感受到了无边的落寞和苍凉。在后工业化时代,人们终于重新认知了传统手工艺,其中承载的习俗、情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终于被重新激活。在手工文化传播中做到三个契合,一是与生活变迁相契合,在人们消费视野的开阔和消费品位的提升中,拥有了更为便捷通达的回归生活渠道。大田屏山吴山等乡镇高山茶、东方美人茶制作技艺远近闻名,使之成为当地农民的主导产业。县里每年兴办茶文化节,以及海峡两岸高山茶研讨会、茶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茶文化节活动走进福州、厦门,北上首都,南下香港,开进上海世博会,每到一处,韵味俱佳的大田高山生都受到各地茶商、茶客、市民青睐。二是与经济转型相契合,在一二三产业的业态变革和融合创新中,探索着更为丰富多样的价值实现形态。大田药膳尽显风采,草根养身柴火灶、梅子鸭蛋汤、阳春普照堂章公祖师佛诞供品“车籽糕”、天山雪莲炖槐猪、秘制农家大骨头。在市场力量的拉动中,精英领衔+本土传承,传统技艺闯出了产业化道路,从而改变了许多村庄面貌,石牌镇农民就靠农家大骨头制作秘方闯出一片新天地。三是与文化传播相契合,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中,开拓出更为广阔表达平台。大田县首届十佳金牌工匠---郑祥爕,他磨练出了一位木雕人耐心、刻苦、肯钻研的良好素质,成为大田首屈一指的木雕匠人,经常被文物单位请去为古建筑物修补窗花及木雕省、市文博专家对他木雕技艺的评价是:“雕梁雕出双凤舞,画栋画出六龙飞。”为传播大田乡土文化贡献了自己一份力量。

土堡文化——守住独特魅力精神家园。土堡文化是大田最具代表性的一张旅游名片。土堡与土楼相比,两者皆属于防御建筑,同样重视宗族观念,材料也都是用夯土建造而成;但是,土楼给人的印象就是千篇一律,货摊遍地,而土堡却并非如此,它们形式多样,各有千秋,更加原生态,更具独特性。我们走访的是大田的五座*(即琵琶堡、泰安堡、安良堡、芳联堡、万厚堡)国家级土堡,可以说它们是闽中土堡文化的代表,更是大田土堡文化的典型。据历史记载,明清时期,大田境内最多时曾达到上千座,素有“千堡之城”的美誉。

县领导在文化旅游各个场合推介中这样说道:“土堡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对外展示大田特色文化的一张金质名片,保护好、利用好这张名片对于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土堡也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焕光彩,再显魅力”。

全县制作了土堡工艺品,举办“土堡文化节”、将《大田土堡》编入中小学乡土教材,提高全县干部群众保护好、利用好大田土堡的意识。县财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对土堡进行修缮,土堡所在乡(镇)、村及土堡族人积极响应,共同筹集,为保护好土堡贡献力量。

县文广局制定了详细的土堡修缮方案,并聘请古建筑专家对土堡的修缮给予技术指导,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使古老的土堡重焕往日光彩。大田老百姓如尊重先祖一样,守护着自己独有的土堡文化和精神家园。

如今,看大田美丽乡村建设:从生产发展到乡风文明,从改善居住环境到提高农民素质,从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到保护乡土文化生态,乡土文化、农耕文明浸透着乡村生活的规则、意义和价值,慢慢被农民所认同。重新唤起村民对家园的记忆、归属和认同,而且引领着村落成员的心理、行为和关系,模塑着社会治理的理念、方式和秩序。乡土文化也正迎来一个蓬勃的发展,涵养农耕文明变革新生。(大田县委文明办)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