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队伍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2016年4月,在区财政保障下,鼓楼区文化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区财政保障的编制外区文化馆、街(镇)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22名,先后收到了300多封求职简历。
经过专业培训,22名街镇文化专职人员上岗服务。按照“1 1 2”基层文化管理模式,即每个街镇均指定1名分管领导,配备1名专职文化站长及2名文化专员,为区文化馆、街(镇)文化站注入新鲜血液。
“人员不专业和流动性强,是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配备文化专干的模式,有助于破解这一痛点,这一模式已在全市推广。”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福州通过引进、招聘、调剂等手段配齐配强队伍,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的考核管理和业务培训,初步建立起一支由专业文化人才、群众文艺骨干和文化志愿者组成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艺术扶贫工程,播撒艺术人才种子。2005年,福州市启动“艺术扶贫”工程,由市群众艺术馆组织文化志愿者赴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开展公益性艺术课程培训和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10多年来,通过与35所贫困、边远地区学校共建,受益师生达数万人次,形成了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的艺术课程,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普遍得到了提升,还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具有潜力的艺术苗子。
“除派遣本单位业务干部外,还广泛发动全市文化馆站、文艺院团专业技术人员,非遗传承人,基层文艺骨干和中小学、高等院校教师等作为志愿者。”福州市群众艺术馆负责人说,目前福州市注册的文化志愿者近1.5万人,服务基地380多个,开展活动逾千次,累计受益人数达30多万人次。
文艺骨干培养,激活基层文化细胞。“激情广场大家唱”平台骨干声乐培训、新编广场舞培训……福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福州市各文化机构演出团体加强对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训,仅去年一年,福州市群众艺术馆各类培训就达80多项,授课5000余课时,受训群众达37万人次。全市各村(社区)活跃着近7600支业余文化队伍,综合文化艺术水平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