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党旗红,源尾美,移风易俗助振兴;村活动,勤参与,相约二八人人行;送贺礼、只一百,表达情意负担小……”松溪县花桥乡源尾村,一段写进村规民约朗朗上口的“快板”,在村里口口相传。
“如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的文明新风已深入人心。”25日,记者来到源尾村,村干部介绍了当地开展移风易俗“12345”做法——“1”,100元礼金表情谊;“2”,20桌为上限;“3”,300元一桌不奢办;“4”,亲人、朋友、同学、战友四类宾客来祝贺;“5”,五次宴请过一生:出生、结婚、乔迁、祝寿、丧事各一次。该做法开展以来,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
在溪东乡古衕村,农家小院、村部广场、五谷仙殿等人员聚集场所,经常可以看到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坐一张凳,吃茶拉家常。古衕村积极落实“吃茶话事”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有温度、有深度的实践活动,让群众安心暖心又放心;精彩、丰富的文化惠民服务,让文明新风滋润群众心田……“闽北·松溪讲习班”的触角已延伸至田间地头,在一场场通俗易懂的宣讲和演绎下,党的政策变成了为群众解难的“甘霖”,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松溪用群众语言解读文明新风,通过“吃茶话事”“闽北·松溪讲习班”等载体,让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让文明善治之风润泽广袤乡土。(闽北日报记者 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