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进闽剧
“理论进闽剧”传播社会文明新风
如何让理论走进寻常百姓家?用什么样的方式宣讲党的理论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相关内容,才能深受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欢迎?
长乐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通过发动当地的民间职业闽剧团和热心闽剧票友,参与到“理论进闽剧”的创作演出中,用闽剧的舞台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时代新风尚,走出了一条基层理论宣传普及的新路子。
据了解,作为全国“闽剧之乡”,这一传统技艺在长乐的发展根深叶茂。早在1956年,长乐县即成立闽剧团,曾涌现出与京剧大师梅兰芳并称为“北梅南奏”的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著名闽剧小生、国家一级演员李小白,人称“南方盖叫天”的陈春轩,著名丑角表演艺术家陈可清,全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乃春等优秀演员。近年来,长乐区也创作出不少闽剧精品,如《苏秦还乡》,曾在福建省第五届艺术节暨第二十五届福建省戏剧会演中获得剧目一等奖、剧本一等奖、舞美设计一等奖、演员一等奖,2017年还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剧目,于去年7月25日-26日晋京展演,得到各级专家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赏。
据统计,目前,长乐区有民间职业剧团近30个,从业人员1000多人,每年进出长乐演出的闽剧团近200个,常年在长乐演出的团体近100个,每年闽剧演出达4000多场,闽剧观众近20万人。闽剧已成为长乐人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也是长乐人心底深处的文化情结。
借助闽剧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力宣传政策、宣传文化,长乐区采取“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文化模式,每年演出50多场。如《理论进闽剧——春暖吴航》、《三坊七巷》传奇、《百花庆寿》、《状元与乞丐》、“文化惠民走基层 科学理论进闽剧”文明小戏专场演出、“理论进闽剧”演唱会等,将传统艺术和现代理论有机融合,注重创新创意、注重旧事新叙、注重观众需求,集理论性、实践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形式新颖的节目受到戏迷群众的推崇和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1月以来,为积极响应福州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长乐区结合自身实际,以移风易俗为主题,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故事为原型,通过诙谐幽默的艺术加工,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闽剧节目《收礼》《面子》《感恩》等文艺作品,生动地表现了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孝老爱亲、热心公益等内容,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思想素质,传播了社会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