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择婿,看中了黄榦什么?
http://wmf.fjsen.com 2018-06-05 09:31:21 吴柳滔 来源:东南网

   在环峰书院遗址上建的景山寺

  ▲环峰书院遗址所在,诸峰环拥。

   环峰书院遗址石碑

东南网6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邓雪 文/图)南平市建阳区水东妙高山曾有一座环峰书院。书院所在,峰峦回合,诸峰环拥至中,豁然一片开阔,是名副其实的“环峰”。书院大门,以宋理宗御书“环峰书院”四字揭之门额,正堂上高悬黄榦肖像,门外数十步有水井一口,井上盖着刻有“半亩方塘”匾额的亭子,象征朱子理学、源头活水。

经过历史更迭,环峰书院逐渐废祀,如今在书院旧址上建起了一座景山寺。静谧古朴的景山寺屹立山上,刻有“环峰书院遗址”的石碑历经风雨打磨。漫步书院古道,行至“半亩方塘”井,品尝一口井水,在甘甜滋味中,追忆书院创建者黄榦,铭记他对传承弘扬朱熹理学的丰功伟绩。

拜师久候,“不解衣者二月”

黄榦到底是谁?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应该是朱熹女婿这个身份了。但是作为朱熹的徒弟,他可以称得上朱门理学的第一传人了。他追随朱熹25年,既是朱熹的得意门生,又是朱熹在学术研究和书院教学中的得力助手。黄榦是传播推广朱子的第一人,朱子学说大多先由黄榦传出,他为理学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榦(1152年—1221年),字直卿,号勉斋,闽县(今福州)人。他是建阳“潭阳七贤”之一,主要著作有《黄勉斋先生文集》《晦庵先生语续录》《朱侍讲行状》等。黄榦从小聪明好学,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在求学时,他“不屑为举子业,慨然有求师问道之志”,与大多数青年学子不同。

黄榦从学于朱熹有一个小故事。

淳熙三年(1176年)冬天,黄榦久闻道学奇人朱熹的大名,决意求师问道,遂拜别母亲,在天气寒冷、大雪纷飞之时跋山涉水,到达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五夫。不巧的是,朱熹早已外出讲学,黄榦只好在客栈中耐心等候其归来。每日,他都守候在客栈,甚至连夜里睡觉都衣不解带,盼望着朱熹一回来就能立即拜见。这一等就是两个月,可谓是“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

拜师后的黄榦,夜以继日地勤学苦读,受到朱熹的大力赞赏,对其有“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的评价。

在朱熹门下学习八年后,黄榦还是心无旁骛地探究理学,不沾染世俗之事。黄榦专心问道的精神打动了朱熹,二人情谊愈加深厚。朱熹欣赏黄榦的才华与人品,遂将自己的二女儿许配给他。自此,黄榦随侍朱熹左右,成为朱熹门派坚定的学术传人。

讲学传教,创建四所书院

朱熹在建阳一带结庐讲学,创建书院,形成中国理学史上著名的“考亭学派”,建阳也因之有了“南闽阙里”的美称。黄榦也继承其志,先后在建阳创建了两所书院,即环峰书院和潭溪书院。朱熹逝世后,这两所书院和考亭书院一起,都成了黄榦讲学育人的教育基地和学术殿堂。

嘉定九年(1216年)四月,黄榦离任湖北汉阳知军后回到建阳。七月,在考亭书院当年朱熹为其建造的寓舍旁建草堂三间,名“环峰精舍”。他说:“吾早岁惟师是从,师以别墅畀我,我今始能为屋三间,名以‘环峰’,乃吾考察院祖居山名也。”黄榦说的“察院”是其父亲黄瑀,宋高宗时曾任监察御史,故有此称,精舍之名是为了纪念其闽县祖居地有山名“环峰”。

嘉熙年间,宋理宗为表彰理学,敕令中书舍人李忠转谕建安令邓质择地重建环峰精舍。于是,环峰精舍从考亭迁至县坊西清巷。只是为表彰朱子理学的功绩,皇帝就御赐重修朱熹传人创建的书院,耗费巨资择地重新建造,这是一个特例。

淳祐四年(1244年),新书院建成,宋理宗御书匾额“环峰书院”,此为环峰精舍改名为书院之始。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环峰书院毁于兵火,后将新址改在水东妙高峰之中。

据史料记载,潭溪书院创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原名“潭溪精舍”,地处崇泰里莒口(今建阳区莒口镇)河坝。黄榦在建阳莒口建精舍而以“潭溪”命名,是为了纪念他在五夫紫阳书堂拜师从学和成家立业这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表达了他对恩师朱熹的深切感激之情。

黄榦在各地创建的书院有四所,通过执教讲学,教书育人,著书立说,传播理学思想,取得了不朽的学术成就和历史功绩。

传承道统,“吾无憾矣”

作为朱熹的女婿和高徒,黄榦是朱子理学的正宗传人,朱熹在世时一直培养他,将理学精髓悉心传授,黄榦可以称得上是朱子理学的第一传承人,他为弘扬朱子理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黄榦从小就立志道学,“不屑为举子业”,因此时常处于家徒四壁、蔬食以对的状况,但他安贫乐道,题诗曰:“愚夫饱欲死,志士常苦饥。但能受但瓢,何事不可为。”即使后来走向仕途,黄榦一直恪守朱熹的教导,谨遵理学道义。

步入仕途的黄榦,面对外族入侵,国弱腐败的社会现实,主战反和,致力于社会改革,力图“壮国势而消外侮”。嘉定元年(1208年),黄榦任江西临川县令,力主弛沿河场务之费,以抑制坐蠹之害和盗粜之弊。嘉定五年(1212年),他改任临江军新淦县令,着力整顿吏治,揭露该县胥吏勾结豪民、将职田作官田变卖的丑恶现象。任安徽安丰军通判时,他亦不断整顿腐败的吏治。

朱熹的竹林精舍建成时,致书黄榦“它时便可请直卿代即讲学”,意思是请黄榦代他讲席,可见此时朱熹已经将黄榦当作自己的衣钵传承人了,并且信上还让黄榦编《礼书》,单独要求他编写《丧》《祭》。

庆元二年(1196年),朱熹提倡的道学被朝廷斥为“伪学”,但黄榦仍坚持讲学,同年在建阳潭溪建草堂讲道著书。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朱熹病重,将所著《礼书》底本托付给黄榦,弥留之际手书与黄榦云:“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让黄榦继承自己未完成的理学事业。

嘉定九年(1216年)四月,黄榦回到建阳考亭居住,并在此期间开始整理朱熹遗著。嘉定十四年(1221年)完成《朱侍讲行状》,肯定了朱熹的道统地位,为朱子理学的弘扬和传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黄榦一生醉心朱子理学,为官期间在多个任所积极修葺官学,讲学论道,广泛传播朱子理学,让理学思想传遍各地,发扬光大。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