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书院文化 构筑精神家园
http://wmf.fjsen.com 2018-06-05 09:26:09 周思明 黄枫 熊东帆 林晓蕾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6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思明 黄枫 熊东帆 林晓蕾)作为第十届海峡论坛(海沧)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院建设与文化自信——海峡两岸国学专家海沧行”4日上午在厦门市海沧区举行,来自海峡两岸众多知名高校、书院机构和学术组织的数十名国学专家参加活动。

海沧区委主要领导介绍,近年来,海沧立足唤醒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依托社区书院建设,努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新风,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构建海沧人民的精神家园。相关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调研了海沧弘扬耕读文化和社区书院建设情况,就“海沧社区书院的探索与实践的案例考察与论证”“海沧社区书院在连接两岸文化认同方面的积极意义”“海沧金沙书院的历史沿革与《古今形胜之图》的重要价值”“颜思齐郑芝龙开台文化的重大意义”等议题展开演讲和探讨,并对海沧文化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构筑精神家园

“书院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无论多么困难的时代,只要建立一所书院,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就可以传承下来。”台湾中华新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著名作家杨渡表示,海沧在社区书院中兴办“四点钟学校”的举措,让社区书院具备了现代社会功能,不仅让孩子们放学后有了去处,也会涵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对未来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活动当天,两岸国学专家调研足迹来到海沧街道青礁村的芦塘书院——这也是海沧最早推出四点钟学校的社区书院之一。每天下午放学后,青礁小学老师就会带领数十名学生来到马路对面的芦塘书院,在雕梁画栋的古厝建筑中完成作业,并学习家风家训和国学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热心村民还无偿提供附近菜地作为“芦塘耕读小菜圃”,让学生体验耕种和收获的乐趣。

“通过学习家风家训和国学知识,孩子们逐渐进入到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之中,精神家园就慢慢建立起来,中华传统文化也实现了跟现代文明的交谈和对话。”台湾慈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元亨书院院长林安梧表示。

2017年,芦塘书院在四点钟学校方面的创新经验引起海沧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区各村居的社区书院中进行推广。根据各个村居的实际情况,各家四点钟学校的教学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核心都在于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众多国学专家都给予高度评价。

“书院教育首先是道德教育和人格养成教育,海沧通过社区书院建设和四点钟学校的兴办,弥补全日制学校教育在人文素质和道德教育方面的不足,形成有效补充和辅助。”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吴光表示,海沧在建设精神家园方面已经走在前列,经验是可以推广到全国的。

在此基础上,海沧进一步深挖文化资源,编印《海沧家训读本》《潮涌沧江》《海沧故事》《书院海沧》等一系列文化资料,创作《开台王颜思齐》《海洋赤子周起元》大型历史纪录片等一系列文化作品,开展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乐活节、汉字节、斗茶节等一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动工建设开台文化公园等一系列文化地标。对此,杨渡表示惊叹和赞赏,在他看来,这些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和创造转化工作与社区书院建设相得益彰,进一步充实了海沧建设两岸精神家园的内涵,为唤醒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丰富内容和有力支撑。

重塑文化共同体

“以社区书院建设作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抓手,海沧找得很准!”

南京江东书院院长徐战前表示,两岸文化传承从来没有分离过,一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而书院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中形神兼具的重要部分,足可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绝佳载体。

在海沧街道沧江书院,两岸国学专家的目光都被墙上一幅洋溢异国风情的大型壁画所吸引,这幅画作中展示了东南亚原住民载歌载舞欢迎莲塘别墅主人、著名侨商陈炳猷的盛况。而今,每年都会有来自金门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陈氏宗亲来到莲塘别墅瞻仰族辉、温习组训、共话亲情,在与莲塘别墅比邻而建的沧江书院中,学童们也会学习《陈氏家训》,了解海沧作为“最闽南、最闽台”的闽南文化祖地,宗亲血脉传衍两岸乃至东南亚各地的辉煌历史。

“书院是闽台共同的文化符号,我们既可以从中找到传统,也可以找到继续前行的精神动力。”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感慨地说,朱熹在福建确立了古代书院的制度和精神,让书院教育深入民心,并传承到台湾以及东亚、南亚地区,塑造了海内外华人社会的文化共同体。台湾中华郑和学会秘书长张明睿更是指出,复兴书院文化如果能够跟“一带一路”相结合,跟当地同胞的生活方式结合,有望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焦点。

林安梧表示,海沧复兴书院的实践,有利于重塑两岸文化共同体,让两岸同胞在携手建设社区书院的过程中萌生归属感和共同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成为文化共同体的一分子后,人就不孤独了”。

再造社区文化土壤

海沧社区书院建设过程中,从来不乏台胞的身影。作为海沧最早开展社区教育服务的机构之一,海虹社区居民大学的建设灵感来源于台湾义工王欲荷的建议;为了推动四点钟学校的兴办,海沧首位台胞社区主任助理李佩珍前后奔走,出谋划策;跟随丈夫来到海沧的台胞康英美,长期义务在海沧区文化馆和多家社区书院开办公益亲子国学班,带领家长和孩子们学习国学知识……这种两岸文化交流融合的民间性和自发性,成为海沧社区书院建设中两岸国学专家最看重的闪光点。

“文化自信是要接地气的,接了地气才可以通天道。”林安梧表示,传统居住形态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因此,传统耕读文化的传承弘扬也必须通过良好的社区再造,培育新的社会土壤,才有机会免去现代化转型的苦痛。海沧通过两岸文化关联促进社区再造,让传统文化真正实现了在泥土中的生根成长。

“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靠一个部门、一种模式来一蹴而就。”徐战前也认为,在书院文化复兴方面的两岸交流合作中,常态化、多样化、小规模的民间交流特别重要。目前来看,海沧在这一方面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并且全区党政机关、各界群众已经形成合力,取得了国内罕有的突出成绩。未来,只要用慢工出细活的心态持之以恒做下去,必将为两岸文化交流融合开创更好的局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文学评论》主编陆建德认为,台湾书院文化未曾中断,积累了非常好的传承经验。海沧可以立足当前基础,与台湾书院展开切实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打造出无愧于世界大国文化声望的文化品牌,让中国人以自己的文化身份作为基本特征走向世界,让中国书院文化走向世界。(周思明 黄枫熊东帆 林晓蕾) 专题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