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推进保护弘扬红色文化工程 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
http://wmf.fjsen.com 2018-06-04 15:27:31 来源:漳州文明网

延续红色生态 让传承“接棒”下去

好传统、好作风、好做法,从未被人遗忘。在漳州各地,它们正悄悄地融入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5月31日,闽南老游击队员之家纪念馆的80后管理员张周华像往常一样打开纪念馆的大门,迎接到乌山的第一拨客人。他憨憨地笑着,熟练地给游客介绍、讲解、回答各种问题。

纪念馆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乌山上,是汽车可以到达的最高处。纪念馆外面,一条山路蜿蜒通向乌山顶峰。沿着石阶攀援而上,经过以前游击队开展革命斗争的秘密通道,可以抵达原中共闽粤边特委、闽南地委机关旧址所在的山洞。

1934年,卢胜率领红三团一支队40多人挺进乌山,在乌山之巅插上革命的红旗。随后,乌山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成为三年游击战争中南方八省15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游击队一边粉碎敌人“围剿”,一边传播革命火种。

“爷爷当时是乌山游击队通信员,奶奶经常给游击队放哨、运粮食、缝补衣裳,有一次放哨的时候,奶奶还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后来被村民救了出来。”每逢别人问起,张周华总是很自豪地谈起自家的革命历史。这是张周华当管理员的第5个年头。2012年,30岁的张周华就在父亲张养福的动员下,“子承父业”当起了纪念馆管理员。

“父亲经常说,我们是革命后代,血管里流淌着红色基因,不能忘了初心。”为了做好义务讲解,张周华查阅馆中书籍,学习革命知识。领着微薄的工资,年纪轻轻就守在大山里,张周华却从不后悔。他说:“乌山革命很艰辛,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让人们了解这段历史。”

而在乌山的主峰红旗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游客或登高览胜,或驻足拍照,感受红色文化的洗涤。58岁的村民张龙金忙着招呼游客用餐。当年红军吃过的南瓜汤、红米饭、小杂粮、山野菜成为游客青睐的绿色食品。

“当时北蔗全村都是游击队的接头户,爷爷经常给游击队送中草药,后来成了游击队的队医。”在这片被烈士鲜血染过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张龙金,对乌山特别有感情。他经常为游客讲述当地的革命故事。

“一次红色之旅,也是一次涤荡心灵的旅程。这里吸引我们的,是共同的红色记忆。”诏安县红星中心小学副校长杨木和说,经过深入研究史料,他被革命先辈的精神深深感动,自己经常和朋友到乌山“红色游”,追寻那段红色历史;学校每年清明节也会组织学生到乌山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漳州地区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能够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延续红色生态,还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带来更多外在动力。在拥有着以革命历史为主要文化内容的传统村落,漳州市充分挖掘利用村落的红色资源,将其作为全市开展红色教育和廉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并逐步完善村落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出了以红色印记为主题的农家乐、民宿,以及打造红色体验游为主的红色旅游,进一步将传统村落的革命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同时,还将红色资源与当地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融入到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旅游要素当中,不断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积极发挥红色旅游寓教于乐的特点,以发展红色旅游来带动传统村落的有机保护,同时,也让红色记忆的传承有声有色。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