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思明区社区书院打造精神家园 39万人次居民受益
http://wmf.fjsen.com 2018-04-23 09:29:28 吴晓菁 吴燕如 来源:厦门文明网

成效凸显

39万人次居民受益社区书院

“大家看着图片,根据脸型挑选眉笔颜色,试着画一画。”跟着专业老师的讲解,居民时春艳在镜子前尝试着给自己画眉毛。21日下午,嘉莲街道社区书院的一门化妆课吸引了辖内18名女性居民,学习氛围十分火热。

一年前,全职妈妈时春艳走进了嘉莲街道社区书院,就被这里丰富的课程吸引住了:美食、手工课、扎染、书法、珠宝鉴赏……她笑着说,“一周有一半时间都在社区书院学习,过得十分充实,个人素质都提升了呢。”热心的她现在还是书院的一名志愿者。

思明区社区书院的建设始于2015年。当时,思明区围绕“传播文化知识、协商民主共治、培育共同精神、孵化组织团队”的功能定位,建起了六个社区书院试点,并率先在全市探索了社区书院完整的内容体系、管理体系等,成为全市社区书院的基础模板。

截至目前,思明区共建成91家社区书院,开设课程活动2300余门,开课活动次数超过2.1万次,受益市民逾39万人次,占全市比例约为50%。

对于居民来说,这里就像是家门口的文化乐园。前埔北社区书院的“辣妈帮帮团”就让一群全职妈妈重新找回了自身的价值。如今,这个群体不断壮大着,从最初的3名辣妈志愿者逐渐发展到现今的94名。

“辣妈帮帮团”负责人李新梅由衷地说道,“很感谢社区书院这一平台,让我们这些全职妈妈也能够发挥所长,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我们将继续带着孩子一起做公益,让社区大家庭更温馨美丽。”

“社区书院要吸引居民参加,法宝就在于让居民成为参与社区治理的一分子,不仅为他们提供知识,还培训他们的协商自治能力。”前埔北社区党委书记陈建萍说,“辣妈帮帮团”就是最佳的写照。

因地制宜

各个社区书院施展“绝活”

在思明区,不只是简单地把社区书院定位成社区教育机构,而是具有创新性地把它办成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平台。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每个社区因地制宜,结合各自优势,施展“十八般武艺”建设社区书院。

打造“学习型”“互动式”平台。针对不同地缘、不同受众,思明区形成特色讲堂和品牌课程,让居民乐在学中、学有所得,增进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鼓浪屿社区书院围绕琴岛钢琴文化、诗歌文化、建筑文化、美食文化设置特色课程体系,让不同居民群体共同交流,感受琴岛的文化魅力。

搭建各种民主议事平台。如吴小汉工作室定期在鹭江街道营平社区书院召开市场协调会,邀请商家代表就市场管理问题进行讨论,化解商家日常纠纷,促进市场自治共管与和谐八市建设,推动社区“微自治”。

扩大“朋友圈”“能人群”效应。各社区书院为社区组织、志愿队伍、社区能人提供参与平台,打造更多的“朋友圈”与熟人社区。如港馨社区书院积极为思明区城市义工、蓝天救援队等13支专业志愿者队伍搭建平台,不定期在书院开展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和体验活动,并辐射带动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和书院建设。官任社区则依托社区书院开展英语志愿者课程,成功打造外籍志愿服务队伍品牌。

各社区书院还依托互联网平台,为居民提供便捷的菜单式服务。“文屏馨家园馨书院”“鸿山书院”“沙坡尾第一站”等微信公众号成为居民身边的“好朋友”。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