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中的新市场 阙小琴 摄
占道经营,彻夜喧嚣,五味俱全……这就是以路为市,“火”了近30载的韭菜园马路市场,龙岩中心城区百姓爱它带来的各种采购便利,同时,又恨它与生俱来的各种乱象。如何破解“马路市场”难题?
在过去近30年的时间里,当地部门屡出重拳,却始终未能“标本兼治”。3月29日,随着东城农副产品二级批发市场的正式启用,“马路市场”终于挥手告别“马路”。
老顽疾,以路为市近30载
1991年, 龙岩市新罗区中城街道龙川北路韭菜园市场投入使用。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人流量大,交通便利,这个集批发和零售为一体的市场,不仅市场内人气“爆棚”,门口的龙川北路(从西兴桥至双洋铁路桥下)在夜间也人满为患,成为农副产品批发商贩在中心城区最大的聚集地,被称为中心城区最大的“菜篮子”。只是这个“菜篮子”一直以来饱受诟病,不仅让韭菜园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更是让不少人避之不及。
“晚上非常堵,非常吵,也非常脏乱,不少商贩还会因为争抢位置而吵架,甚至打架,我还去劝过很多次。”市民魏鹏舟的家就在韭菜园,他告诉记者,由于市场是自发形成的,商贩没有固定摊位,因此引发了不少纠纷,他们也深受其害,“最头疼的是影响夜间出行,如果是打的,跟司机说要到韭菜园或者要经过韭菜园,他们宁可不拉,因为过不了。如果自己开车,迟一点回来就只能将车停到其他地方,走路回来”。
记者从龙岩市执法局中城大队了解到,“马路市场”聚集有大小商贩将近400家,主要经营各类蔬菜批发,经营时间为21点30分至次日7点。其间,菜贩占道停放的小货车约130辆、三轮摩托车约140辆,摩托车及手推车约120辆。“最热闹的时间段是在凌晨两三点,存在的问题我们归纳为四大害:占道经营、噪音污染、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龙岩市执法局中城大队中队长林建聪说,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久治不愈”。
经营户准备送货。阙小琴 摄
愁煞人,屡次整治屡反弹
陈庭俊是负责该路段的环卫工人,这条路他头尾扫了六年,他如此评价此前的状况:“7:00开始清扫,满地都是垃圾,整条路臭气烘烘,脏乱差很严重。在9:00要完成清扫,工作强度比较高。”
“这短短的一段路,在早上我们要安排11个人清扫,每天早上清理出来的垃圾大概五六车,合计有七八吨。”龙环三片区副主管林城涛也坦言,“马路市场”搬迁前,他的工作压力很大,“不管我们当天把工作做得多好,第二天就恢复原状了,有点像做无用功。”
“搬迁之前,我们每天晚上要安排6名工作人员通宵值班,同时在每天6:30,一半以上的执法力量要投入到韭菜园,对道路两边的商贩进行劝离。工作强度很大,但是效果并不好,治标不治本。”林建聪对此也是深有感触。
其实,对于韭菜园“马路市场”的顽疾,相关部门不仅心知肚明,在过去也是屡出重拳,却始终未能将顽疾“根治”。 2013年初,龙岩市多个部门对“马路市场”进行过一次深度整治。当时大部分商贩被安置到了双洋路大洋农贸批发市场,但在不久之后,“马路市场”在韭菜园重现,整治宣告失败。
“以前整治会反复,主要原因应该是配套跟不上去。作为新市场,不仅要有蔬菜批发,其他的肉类、干货等也要有,做到‘一站式’采购,才能够留住这些摊贩,留住这些人气。”市民曾庆文说道。
马路市场消失了,龙川路恢复了宁静。阙小琴摄
出真招,新市场应运而生
2017年,作为新罗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脏乱差”的韭菜园市场完成改造,实现了向“白净美”的“蝶变”。但门口的“马路市场”将何去何从?广大市民呼吁应当将其“搬迁”,还韭菜园一片宁静。
2017年年底,在市、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东城农副产品二级批发市场应运而生,成为专门用于疏导韭菜园区域及周边农副产品批发临时经营摊点。3月29日20时,新市场正式启用,宣告韭菜园“马路市场”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龙岩市龙盛市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是东城农副产品二级批发市场的管理方。记者从该公司了解到,新市场目前为运营与建设并行,总用地面积17365平方米,其中钢构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沿街商铺、公共停车位、卫生间、值班室、市场内主通道等附属设施约1万平方米。市场摊位共计359个。“新市场合理规划了肉类、鸡鸭类、水产品、冻品、粮油副食品和干货交易区,以后在这里就可以实现一站式批发。”该公司董事长王军说道。
为了让广大经营户尽快在新市场“安家”,该公司还制定优惠政策,即对不同时限内报名的经营户分别给予1年、10个月、8个月免收租金的优惠,并对所有入场经营户免收水电物业费2个月。截至4月5日,已签订协议的经营户共有281户。
见实效,一举多得赢民心
“以前这里是‘闹市’,现在像个城市了,不仅马路宽了,卫生也好了。”市民曾庆文笑着告诉记者,3月29日以来,韭菜园“马路市场”真的消失了,韭菜园难得这么安静。
“现在跟以前完全不同了,路很畅通,再也不用担心出行问题了。希望相关部门抓好管理,让‘马路市场’不再重现。”市民魏鹏舟对于这次整治也很满意。
记者分别在3月29日和4月9日两个晚上,分别前往韭菜园与东城农副产品二级批发市场探访发现,与韭菜园的宁静相比,批发市场人气很旺,经营户忙得不亦乐乎。
“一个晚上卖1000多公斤,在凌晨1:30前基本可以卖完。”经营户林英在22:30来到批发市场,在凌晨1:00蔬菜已经卖得差不多。“这里不仅宽敞,还不用担心淋雨。在韭菜园的时候最怕的就是下雨,在雨季经常是淋雨淋到天亮,长期下去,我们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林英笑着说道。
“多的时候,一个晚上卖2000公斤蔬菜,对我而言以后就不需要占位置、抢位置了,心情也好了不少。”经营户洪柏富已经卖了16年的蔬菜了,他说新市场的前景不错,他比较看好。
“从商户反馈的情况看,交易量一天比一天大。接下去,我们不仅会对批发市场的不足进行提升完善,还准备一些促销活动,确保商贩能够搬得进、留得住,还要旺起来。”王军说道。(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阙小琴 通讯员 温连光)
记者手记>>>
解“马路市场”难题,还需多出实招
行走在中心城区,“马路市场”不少,它们的存在就像是一张张难以清理的“牛皮癣”,总是让美丽洁净的城市黯然失色,让身在城中的市民汗颜,让相关部门愁了又愁。怎么办?
韭菜园“马路市场”终于“消失了”!笔者认为这不仅为龙岩市整治“马路市场”开了一个好头,让“马路市场”的经营者看到了相关部门规范经营秩序,破解城市“老大难”的决心,更是为相关部门整治“马路市场”树立了一个典范。下一步,除了不断提升完善市场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之外,相关部门还应该多做总结,梳理出一套整治“马路市场”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推广出去、落实下去,唯有如此,“马路市场”才能彻底没了“市场”。(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阙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