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如家人 群众生活更幸福
“社区很温暖,有家的感觉。”金洲社区居民杨燕说。记者看到,社区里有上古健康工作服务站、番薯乐园、善课堂等5家社会组织,老人、孩子成了最直接的受益人。
家住傲梅苑的林阿姨今年60多岁,因曾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近年来,虽然没去医院治疗,但腿部不适却缓解了许多。“社区引进了健康工作服务站,把我列入帮扶康复对象,除了在服务站享受仪器理疗,专业人员每周还上门帮我做康复治疗,风雨无阻,所有理疗都免费。”她说,以前腿脚不好,不爱出门,搬来社区3年,感觉像“脱胎换骨”一样。现在她一有空就到社区去聊天,今年还报名参加社区合唱团。
刘学峰说,社区围绕居民需求定向引入社会组织,用场地换服务,请专人做专事,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低价甚至免费的专业服务。现在,各种公益活动在社区经常举办,社区约16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向居民开放。
军门社区和杨桥河南社区同样把“更平安更幸福”的服务对象聚焦老人和孩子。在军门社区,20多位接受养老服务照料的空巢、独居、高龄老人谈起林丹,总会坚起大姆指。今年97岁的卢希烔和91岁的甘夏声是一对夫妻,他们的儿子在国外,老两口长期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每年社区都带我们去西湖公园看菊花,去森林公园赏樱花,每月还组织一次集体生日会和一次外出聚餐,就是孩子在身边,也不一定做得到啊。”
杨桥河南社区95岁低保孤寡老人李淑琪也是社区干部的“家人”。社区为包括她在内的6位孤寡老人配备了两名公共护理员,每天上门服务。每年“拗九节”、重阳节,还送老人礼物,带他们逛江滨、泡温泉。而每年除夕,社区干部一定要与老人们一起吃年夜饭,有时甚至上门到老人家里掌勺年夜饭。“社区干部就是我们的好闺女。”老人们幸福地说。
为榜样点赞 “军门样本”推广幸福社区
“三个如何”是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军门社区视察时,对改进社区服务提出来的重大命题。几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回答好这个重大命题,军门社区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停滞不前,而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社区工作进一步做实做透,形成了被国家民政部点赞的“军门样本”。杨桥河南、金洲等社区也学习身边榜样,持续探索社区治理和创新社区服务新路,让居民办事更方便,生活更幸福。相信随着“军门样本”的复制推广,福州百姓将更加幸福。(福州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