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共育新人——三明市2017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综述
http://wmf.fjsen.com 2018-02-12 15:48:27 来源:文明风

 

2017年12月1日,三明市委文明办召开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暨市关工委与市直有关部门工作情况通报会。    

文明风2月12日讯(通讯员 魏承伴)2017年三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喜迎和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建军9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重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夯实“六联育人”工作机制,组织和引导未成年人学习我党我军的光辉历程,开展“我的中国梦”、“小童心·大梦想”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激发青少年圆梦中华的信心和决心,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宁化县革命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户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2人分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协调推进,强督查,促常态。三明市注重调动行业部门学校、社区、社会各界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抓工作计划助推工作常态长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制定下发《三明市2017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点》《关于做好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评准备工作的通知》,对全年工作重点、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工作内容、完成时限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确保工作有人抓落在实处。二是抓协调激发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调整充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召开2次联席会议与关工委的工作情况通报会,通过会议沟通情况,研究工作,发挥部门职能,合力推进工作。三是抓督查促进工作落实。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国测评体系》,做好材料准备和实地提升工作。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学校少年宫建设、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网吧管理、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心理健康辅导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等项目开展3次工作测评,通报整改问题80余个。

2017年5月26日,三明市“文明沐童心 文明伴成长”优秀童谣展演活动在三元区实验幼儿园举行

突出主题,重教育,筑梦想。注重把握重要时间节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三爱”教育为活动主题,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融入未成年人教育实践中,推进党史、国史、近现代史和形势政策教育。一是开好党团活动课。着力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青春喜迎十九大·青年建功新三明”“ 喜迎十九大·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等活动。二是开展中国梦教育的四项集中性活动。在清明期间,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在六一”期间,组织开展“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在“七·一”期间,组织开展“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和优秀童谣评选表彰活动;在国庆期间,组织开展“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四项活动在校学生参与率均达100%。评选表彰市第四届“美德少年”15名,2人荣获福建省“美德少年”荣誉称号,5名中小学生入选“全省最美学生”候选人;表彰优秀童谣作品16首,有5个县(区)共6台节目在省文明风“童心向党”歌咏展演网上展播。三是做好部门工作品牌的宣传工作。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信等宣传媒介推送教育、文化、民政、团委、妇联、关工委、残联等部门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品牌和成效的文章196篇幅,扩大社会影响,营造正面宣传的强大声势。

 

2017年11月16日至11月17日,三明市家庭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建宁召开

联手共建,办实事,育新人。凝聚部门合力,打响“六联育人”工作品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实现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无缝对接”。一是发挥学校教育主体作用。发挥文明校园示范引领作用,召开三明市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议,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荐新创省级文明校园16所。持续实施“农村中小学生543幸福成长工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市中小学校全覆盖。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活动,实现文化、艺术、科普、体育、技能等五大类别18个文化服务机构和市区范围内的43所中小学校之间公益文化服务常态对接。二是发挥家庭教育基础作用。结合“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深化“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引导家长注重培养儿童优良品质、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建立市、区、乡镇三级联动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举办“十百千”家庭教育专题讲座105场次,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社区工作人员、教师、家长共4万余人受益;建立“好父母成长训练营”微信群13个,开展“我爱我家·同悦书香”“书香飘万家”“智慧父母读书会” 等公益活动;培育3个省级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命名1个市级家庭建设示范基地;在尤溪县举办省家庭教育理论研讨会,有3篇家教论文入选省级优秀论文;在建宁县召开全市家庭教育现场会。三是发挥社会教育阵地作用。培育、储备和提升一批校内外教育实践基地。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1030多万元用于55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和2个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4个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运转;命名了首批23个“三明市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市级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15个青春法制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公布了第一批60处91个点红色文化遗址名录,在第22届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中安排了4场青少年专场。三明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开展18期综合实践活动,有6341人次中小学生参与。

3月3日“全国爱耳日”,市残联为聋儿发放助听器,并现场试音。

优化环境,抓帮扶,促成长。营造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的育人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投入和募集1300多万元,实施爱心助学、助孤,关爱春蕾女童、留守儿童、流浪和残疾等困境青少年活动。一是持续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建设。组织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的专项检查、整治、抽检工作60次,全市出动执法人员7126人次,检查学校及周边餐饮、文具、交通设施等4063家次,在市区学校附近设立6处斑马线机动车礼让行人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设置点,查处食品违法案件6件,下达整改通知书152份;组织开展校园欺凌专项调研,举办“防校园欺凌,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查处侵害未成年人就业权益案件3起,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274起;采取上大课、开讲座、图片展、观看影像等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安全、禁毒、网络安全等教育2000多场次,受益师生9万余人次。二是着力抓好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第二次摸底排查,建立起“层层挂包”“爱心结对”“社工服务”“机构参与”“个案化解”等五种关爱帮扶保护模式,解决无户籍留守儿童落户186名,纳入重点管理对象144名,重点帮护2218名,签订委托监护协议书2.1万余份,结对帮扶2.51万对,建立留守儿童之家130个。三是促进残疾贫困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公益助学、社会融合工作,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叠加政策,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提高到17000元;新建4个共4200多平方米的脑瘫、智力、语言、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康复场所;为442人次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提供85.3万元助学金,为1000名残疾儿童提供价值57万元的爱心礼包;每年定期举办文艺汇演、体育比赛激发残疾儿童对生活热爱,培育自强、自信、自立品格。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16名,护送返乡2名;接收孤残儿童8名,办里收养14名。

12月26日,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研讨会,最高院马东巡视员参观少年与家事圆心法庭

培育典型,谋创新,提素质。把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作为巩固提升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成果的重点来推进。一是扎实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先行先试工作。规划出18条精品研学路线,评选出一批研学试点学校和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在泰宁县召开全省研学旅行现场会。二是创新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新模式。探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考察确定刑制度,通过幅度量刑和考察期,给予未成年人犯多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该做法得到省政法委出函肯定。率先在全省联合引入青少年司法社工介入少年家事案件工作,至今司法社工已经完成4件家事案件的调查工作,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巡视员、副局级审判员马东对三明两级法院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市少儿图书馆获得“2016-2017年度省级青少年维权岗”称号。三是持续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有13所中小学校获得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推广示范学校称号;在尤溪一中成功举办第14届福建国际英语科普夏令营;在第32届全国、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我市分别获得4个和44个创新奖项;在全国、全省机器人竞赛中我市分别获得2个和41个奖项;在全国第八个青少年影像节活动中,我市获得5个奖项;参加第23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省复赛的普及组达36人,提高组32人;在全省青少年科学素养网络竞赛中我市获得26个奖项。我市未成年人科技素养和创新创造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三明市未成办)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