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县社区举行十九大精神宣讲联欢会。记者 叶义斌摄
瞄准群众需求 丰富文化阵地
丰富文化供给,载体、阵地建设要先行。在鼓楼,老百姓最需要什么,区委、区政府就先从何处着手。
最贴近群众的社区,最先迎来了变化。社区里的老年人想开展活动,学生提早放学后需要地方自习,上班族工作之余想找个角落“充电”……这些需求,在遍布鼓楼每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少儿成长服务站、文化普及服务站,都能就近得到满足。
不仅如此,每个社区的“一老一少一普”文化活动场所,总面积都超过300平方米。这在“寸土寸金”的鼓楼实属难得。“把有限的空间用在惠民利民上”,鼓楼不仅在全市率先完成社区文化场所全覆盖,超额完成创建基础要求,还以“一老一少一普”建设为依托,构建起惠及全民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地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街镇一级的文化场馆则更加“有个性”。主打民俗特色的安泰街道文化站,弘扬书香阅读的温泉街道文化站,最具历史文化气息的南街街道文化站……鼓楼不仅每个街镇都有文化站,还出台了《鼓楼区街镇星级综合文化站考评方案》《鼓楼区街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专干考核实施细则》等,统一标准、奖优罚劣,通过星级考评,促进文化站比学赶超,提升文化服务的效能和水平。
“书香鼓楼”因为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入,变得更加精彩。去年9月30日,全省首家数字图书馆——鼓楼区图书馆正式开门迎客,“触手可及”的电子书和数字期刊,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让书友们流连忘返。目前,鼓楼区图书馆已与省、市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遍布各街镇的省图书馆分馆,每周都开进社区的图书流动车,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饱览群书。
鼓楼区博物馆、区文化馆也相继升级。从社区到街道,再到区一级文化场所,鼓楼建起了覆盖广、种类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