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庄边镇移风易俗宣传演出
文明风1月26日讯(通讯员 蔡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的文明新风,则是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风尚时期,涵江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推动移风易俗、培育和美乡风”作为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以“新风尚、新榜样、新精神、新内涵”为目标,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幸福家园、打造美丽乡村为载体,按照“一乡镇一主题”的要求,破立并举,深耕细作,并针对民风民俗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已初步形成移风易俗四大主题活动,努力培育淳朴、清正、文明的和美风尚,为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示范区做贡献。
涵江区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
■还原淳朴民风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在人情礼法的社会中,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养老送终等民风习俗,虽是生活中的仪式和习惯,但却对百姓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婚丧嫁娶讲排场、比阔气,生子、升学大操大办等,这种物质生活丰盈之后带来的不良风气,让恶习陋俗钻了空子。许多群众也苦不堪言,只不过囿于传统习俗和人情世故而难以摆脱。特别是家族观念相对浓厚的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尤为艰巨。为此,涵江区纪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
眼下又临岁末,正是结婚、做大寿、乔迁等比较集中的重要时段,也是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好时机。
“婚事新办都点赞,大操大办惹人烦”“逢喜事不揽不义之财,遇乡邻多传文明之风”“大操大办,操的是自己的心,办的是大伙儿的钱”“拥有了钱财,失去了民风;请来了人情,跑掉了美德”……涵江区积极倡导婚丧礼仪的庄重典雅、文明简朴,力戒繁礼缛节、铺张浪费,不断加大新办、简办的宣传引导力度,创新举办集体婚礼等,形成办俗事多行善事的好风气。
福建兴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玉火的父母已有九十高寿了,其膝下子孙满堂。孝顺的子女原本打算给老人办一次寿宴,邀请亲戚朋友、乡里乡亲到家里来一起热闹热闹,但被李玉火阻止了。在他的耐心劝阻下,家人们都十分支持他,把原本准备给父母办九十大寿庆典的150多万元资金节省下来,用于兴岚养老院的建设。老人得知此事后,比办了寿宴还要高兴,更觉得欣慰,说“这是积功德的大好事”。
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李玉火的带动下,当地有不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助力公益事业中,破除大操大办,全力推动形成崇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文明乡风。
江口镇是我省著名的侨乡。为推动侨胞侨民移风易俗助力公益,该镇将移风易俗的疏与堵有机结合,在加强宣传氛围、教育引导的同时,安排包村干部逐村指导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铺张浪费严重这一重点环节入手,在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同陋习,采取“一村一策”的具体措施。
同时,在各村设立“芳名榜”,树立侨报侨民移风易俗助力公益的典范,及时将违反移风易俗规定的案例进行通报,以案示人。
涵江区白沙镇菩萨诞辰纪念日变“爱心日”,帮扶贫困乡亲
■推动向上向善
文化延续,因礼成俗,风俗相融。
移风易俗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长期工程,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其关键在于寻求社会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让群众认同新观念,从而让新观念、好风气传承下去。
这天一大早,家住涵江区白沙镇长兴村的程福来和几名村民一起去村里的观音亭。他们不是去敬香,而是去设在观音亭里的健身室早锻炼。这座观音亭建筑楼房原先空置严重,移风易俗新风拂来,该宫董事会主动把600多平方米的场地让出来,布置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如今,观音亭内健身室、阅览室、图书室、科普室等功能一应俱全,群众茶余饭后又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白沙镇现有民间宗教信仰场所30多处,这些场所在教化心灵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香火旺盛也助长了封建迷信之风。鞭炮、烟花燃放更是污染环境,影响空气质量。为转变群众观念,营造向善向上的社会风气,该镇响应全市移风易俗工作的号召,在全镇各村(居)广泛开展“省下香火钱,多做公益事”主题活动,引导宗教场所董事会或者个人将香火钱捐出,变成公益金,用于公益慈善事业,支持当地教育、卫生、文体、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开展修桥铺路、扶贫济困、助学助残、尊老爱幼等公益慈善活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
该镇田厝村群众原本想把村里的一座观音庙进行高档装修,在经过镇、村干部的宣传劝导后,村老人会决定简朴装修,把大部分装修资金用于支持村里做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广山村霞溪宫也把香火钱变公益金。村道上130盏路灯,年用约2.6万元的电费都由该宫庙买单。
1月15日,在白沙镇澳东村澳柄宫开山祖师诞辰945周年的民俗活动日上,困难群众领到了由澳柄宫董事会赠送的大米、食用油、米粉等生活必需品,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温暖。往年,像这样的民俗活动,宫庙董事会都会杀鸡宰羊,摆上上百桌宴请乡亲。而今年,该宫自觉响应移风易俗倡议,只素食简办。“祖师生前修桥铺路,乐善好施,我们要把祖师的公益精神发扬光大。”澳柄村老人协会会长陈启星说,移风易俗的倡议和澳柄宫开山祖师的公益精神不谋而合。
澳柄宫董事会的举动传达了涵江区民间宗教信仰场所“向善向上”的正能量,受到群众的纷纷点赞,附近的不少宫庙董事会也表示将效仿这一有意义的行为。
义务书写移风易俗春联
■倡导厚养薄葬
尊老爱幼,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活着无人管,死后闹排场”的事却屡见不鲜。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仍有陈旧的“生养观”,他们认为:“老人死后,不花钱糊弄一番,亲朋眷属会骂你是不孝子,没良心,父母白养你一回,很无奈,明知是活人做给活人看。也有人,父母生前不尽孝道,老人寿终之后又杀猪宰羊上大供,极尽全力搞厚葬。”生前薄养,死后厚葬,就是这种是非颠倒的“生养观”,驱使部分市民在“薄养厚葬”的圈子里,相互攀比,推波助澜,愈演愈烈。
在涵江区江口镇的闹市中,有个“幸福养老院”,为老人提供暖心的日常生活服务,解决侨乡在外打拼子女的后顾之忧,构筑起老人幸福养老家园。该院院长陈章粦告诉记者,江口不仅过去华侨数量众多,如今也有大批青壮年在海外务工、经商,导致留守老人数量愈发增多,全镇留守老人近万人,农村老龄化空巢化问题突出。养老院从2016年10月创立以来,入住的老人已由最初的1人发展到了现在的40多人。
结合江口镇大量留守老人的实际情况,着重倡导厚养薄葬,推动移风易俗向纵深开展。该镇已有园顶、园下、石西村3座农村幸福院和江口幸福养老院、江口敬老院,以及前面、大东、新前等6家在建农村幸福养老院。同时,修建侨乡家风家训馆,把传统的优良家风与乡规民约结合起来,让尊老敬贤、勤俭忠孝、清廉守信的传统家训家规渗透到群众的家风传承和生活习惯中,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
去年冬至前夕,涵江区梧塘镇开展“移风易俗·文明祭祀”主题宣传活动,号召村民参与文明祭祀专项整治工作,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该镇以展板、发放宣传单、志愿签名等方式,向村民宣传文明祭祀活动,倡导村民摒弃焚烧纸钱等传统陋习,树立科学的祭祀观念,以敬献鲜花等文明的方式缅怀逝者。当天,现场共分发了600多张宣传单,100余人在横幅上志愿签名。冬至当日,该镇还定制了500多束花鲜花,在各进山口开展“鲜花换爆竹”活动,将移风易俗工作做深、做实、做细。
移风易俗,全民参与;文明生活,全民共享。促进乡风文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文明治理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抓常抓长,久久为功。(涵江区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