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剧院应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
http://wmf.fjsen.com 2018-01-03 16:37:48 抚舟 来源:福州文明网

今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将迎来建院10周年。10年间,国家大剧院在节目演出、剧目制作、艺术普及、传播交流、品牌形象等方面探索实践,形成了国家大剧院模式,让剧院服务人民,让艺术改变生活。(12月21日《人民日报》)

10年间,国家大剧院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荟萃中外文化精品,吸引世界知名院团、艺术家纷至沓来,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巨大平台;一方面积极融入国际演出领域,代表中国到世界文化舞台“打联赛”,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风采。老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好,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表演艺术迎来了春天,更加需要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剧院来为群众享受文化生活提供保障,国家大剧院的成功为剧院业态发展提供了借鉴。
  剧院要敢于创新。国家大剧院在成立之初就勇于打破常规,不走国家包起来的老路,而是建立起以节目演出、剧目制作、艺术普及为核心业务,以传播交流、市场营销、品牌塑造为重要手段,以专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和高技术保障为强力支撑的运营模式,从一开始就避免了单纯出租场地、沦为“演出场子”的情况。正是在经营管理体制上的创新,让国家大剧院闯出了新路,能够灵活自主地选择发展路线,最终发展成集演出经营、剧目制作、艺术普及教育、艺术交流、殿堂经营和创意产品开发于一身的多元化、多功能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剧院发展就应该敢于跳出体制的框架,不能满足于吃公粮,否则容易失去进取突破的精神,失去做大做强的精气神。
  剧院要注重原创。歌剧节目是剧院服务的核心,也是积累观众的立足之本,必须在提升节目品质上狠下功夫,尤其是注重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原创节目,才能形成自身独有的品牌特色,在市场中站稳脚跟。10年来,大剧院制作推出了76部自制剧目,其中原创中国剧目22部,尤其是近年来推出的《长征》《金沙江畔》等红色经典题材歌剧,形成了国家大剧院制作品牌。正是这些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为国家大剧院奠定了深厚的观众基础,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为全方位发展打牢基础。
  剧院要培育人才。人才是竞争力的保证,群众的艺术需求越炙热,对表演艺术人才的需求就更强烈,唯有持续地培养和吸引人才,才能在场馆运营、节目创作、艺术表演等方面持续保持活力。剧院要主动走进人才培养的链条,架起社会与文化的联动之桥。国家大剧院在北京中小学校建立了上百所歌剧兴趣培养学校。从20参与北京市“高等学校、每学期为北京的小学提供量身设计的2300个艺术学时的教学活动、面向全国艺术院校推出“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一系列人才培养举措既是对表演艺术的广泛宣传,又能激发青少年投身艺术的积极性。
  目前国内的剧院数量超过2000所,但大部分仍处于经营不善的状况,自身发展处于困境,更加无法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表演艺术作为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繁荣、民族复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剧院要清醒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始终秉承“人民性”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努力成为城市的精神文化地标,让高雅艺术薪火相传。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