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文化成果是每一名公民的权利,国家在致力于带动农村人群收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非常关心解决农村文化共享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的十年间,全国各地60万家农家书屋应运而生,十年苦耕根植,农家书屋在农村文化传播的土壤上结出硕果。
但是不可否认,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农家书屋也存在利用率不高、来看书的农民不多等诸多的问题。农民真的不需要读书、看报、学知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部分农家书屋跟不上时代的快脚步。要想农家书屋有着更大的作为,得到农民们的认可,吸引群众的目光,就需要与时俱进。“赶时髦”才能让农家书屋更有生机,发挥更大作用。
知识“赶上时髦”才能对得上口味。新时期、新时代、新步伐,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关心的是什么?就是过上幸福生活,增加收入,就是有着精神上的需求。农业生产技术相关书籍理应受到农民朋友的追捧,却因版本陈旧反不如老乡们知道得多,结果闹了笑话,被群众弃如敝屣。农村书屋不应该是陈旧知识的储存箱,更不能是滞销图书的收集站,真正赶得上“时髦”的新知识才能迎合大众口味,成为农民手中的致富法宝。
新时代农家书屋理当赶上“时髦”。当前,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打破封闭的利器,“短、平、快”、大容量的新鲜资讯在空气中飞速传播,相较之下,陈旧的形式让部分农村书屋掉了队。在这方面,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孔田镇上魏村农家书屋的“互联网 ”新模式给出了一个良好范例。比如:电脑、电子借阅机的配备使用拉近了村民与现代科技成果的距离,极大丰富了乡镇群众的文化生活。农家书屋不应该是生硬的复读机,更不能是古板的私塾先生,真正赶得上“时髦”的新形式才能凝聚大众目光,成为农民心中看世界的广阔“天窗”。
农村书屋是国家关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惠民利民的实举,但务实的同时也要务“时”,农村书屋要赶得上“时髦”追得上时代方能在丰富农村百姓生活、引领农民科学致富的道路上再添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