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也要追求“颜值”
http://wmf.fjsen.com 2018-01-03 16:31:01 何勇海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17年是农家书屋全面建设10周年。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沈阳召开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经验交流会。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末,全国有农家书屋58.7万家,10年来向广大农村配送图书突破11亿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1.63册。(12月20日 《湖南日报》)

从甘肃开办全国首家到如今的星火燎原,农家书屋为解决农民的读书难、看报难,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人民日报》一篇报道称,“在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之前,一些学者曾用‘文化荒漠’来形容中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文化生态”。然而,10年来,在书屋的陪伴下,很多农民培养起读书看报的习惯。这些书屋犹如灯塔,照亮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又如精神的火炬,点燃了农民们阅读的热情。

不过我们也要承认,农家书屋在取得突出成绩之时,也存在利用率不高、活力不够、看书农民不多等实际问题。新华社记者曾调研了解到,在一些地方,部分农家书屋配书脱离生产生活实际,让农民哭笑不得,甚至书屋唱起“空城计”,三年无人来书屋借书,应付检查时找人充当临时演员作读书状。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也有政协委员批评个别地区的农家书屋运营管理不善,“门上一把锁、桌上一层土、书籍横七竖八”。站在农家书屋十岁的当口,为让它能收获下一个十年的辉煌,必须思考如何激活农家书屋、如何对之提档升级。

关于如何激活农家书屋的讨论,我们以往比较集中于,一是农家书屋要有“个性”,要有“农味儿”,根据地区发展实际、农民阅读需求配备图书,不能千篇一律、城乡不分、适用性差。否则,对农民生产生活、脱贫致富没有多大帮助,自然难以吸引农民;二是农家书屋要有专人管理,还要提高服务意识,定时且保质保量开放。如若常常“铁将军把门”,导致农民借书还书极不方便,最终只会被舍弃甚至被嫌弃;三是农家书屋应与城市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通借通还。这些都是不错的建议,且已被不少农家书屋所采纳落实。

实际上,农家书屋发展到文化娱乐方式多元的今天,更要注重提升自己的魅力值。比如城市里不少实体书店,就在以风格多元化、经营多态化、服务多样化,力争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文化空间。一些农家书屋的冷清病因,与实体书店是相同的:农民的阅读习惯并未养成,他们的阅读热情并未得到很好的引导和激发。为赢得更多发展空间,何不先修炼好内功呢?

农家书屋提升自己的魅力应内外兼修。一方面,要提升外在形象、内部陈设的魅力。今年8月,一家新型农家书屋——“一鸣书居”在河南郏县广阔天地乡邱庄村挂牌亮相,大落地玻璃窗,沙发卡座,浪漫的古琴曲中,读者还可边阅读边品咖啡……这家有颜值、有文化、有气质的新型农家书屋,把城里人都吸引来了。当然,农家书屋不可能都打造成这番景象,但至少应改变一下品位不高、陈设简陋甚至环境较差的面貌。这可能会多花一些钱,但可以探索政府出一点、爱心人士或企业捐助一点的建造运行模式。众人拾柴火焰高。

另一方面,农家书屋更要提升自己的内在气质,适当地“不务正业”。比如,将农家书屋建设与“乡村大舞台”等娱乐阵地建设相结合,村民既可在此唱歌、跳舞、健身、观戏看电影,也可在此读书看报;利用农家书屋组织开展多类培训,向农民传授实用种植养殖技术,以及健康保健、家庭养育教育、法律法规等知识,还可开展书画比赛、相亲交友等活动。当农家书屋也拥有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农民既能读书又能娱乐,或增长其他知识,其人气应该会渐旺的。全民阅读的“种子”,自会在这里间接撒下。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