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在厦门市民中引发热潮。资料图片 为进一步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厦门市体育局联合海西晨报于7月14日发起“我与全民健身”有奖征文活动,邀请读者朋友从自己或身边人入手,抒写健身故事、分享健身经验、传递健身理念。征文消息发出后反响热烈,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来稿近200篇。我们收到一批文笔质朴、感情真挚的优秀征文。今天,是第九个“全民健身日”,本报择优选登部分获奖征文,以飨读者。 不喜欢的事才需要坚持 文/王晓萍 “你健身这么久,瘦了多少啊?”每每听到这样的问题,我就知道对方把“健身”和“减肥”混为一谈了。我相信大多数掉进“健身坑”里的人是不会抱着减肥目的而健身。我本身也经历了从减肥到健身观念转变的过程。 大学以前的我讨厌一切会流汗的运动,除了游泳。高中时,学校为了让我们劳逸结合,每天傍晚都有800米集体跑,那时简直恨死跑步,唯一乐趣就是看前排同学搞笑的跑步姿势。结束了高中生活,体重也结束了两位数时代。进入大学,我下定决心要减肥,从讨厌的跑步开始,配合天气去游泳。一放暑假,我就发现,没地方跑步,路跑还得和汽车尾气做斗争。 两年前,我走进了健身房,看到一些身材已经不错的男男女女还在努力撸铁,当时还挺纳闷。渐渐地,我才明白,健身并不是以瘦为美,而是追求健康、线条、比例、肌肉等,还有各种考核指标,最直观的就是体脂比。 一般在无氧训练之前,我会做一些有氧运动出出汗,例如尊巴。之后的无氧训练锻炼心肺、肌肉、塑形等。 不少教练会常说一句话:三分练,七分吃。说到这,大家别又误以为:既然不以瘦为美,那就可甩开膀子使劲吃了。以自身为例,我的午餐、晚餐主食基本是玉米、地瓜、土豆泥、鸡肉、鱼肉、牛肉等,搭配各种蔬菜,少油少盐。偶尔奖励一下自己,会吃大餐。个人十分反对节食以达到减肥、健身的效果,这违背了“健康”的原则。除了一日三餐,上午和下午还可以加餐,吃些小零食,如坚果类、苏打饼、无糖饮料、咖啡等。有些零食其实是健身禁忌,尤其是宵夜。 现在,我基本保持一周健身两次的频率,除了工作,其他的活动、饭局、闺蜜约会都排在健身之后,雷打不动。心情好的时候,“去健身吧”;心情差的时候,“去健身吧”。后来,我喜欢上了健身的感觉,可以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扰,满脑子只想着把动作做好、做标准,才能锻炼到肌肉群。 健身其实是一件孤独的事,身体上又辛苦又酸痛,但收获的是喜悦、自信。当它变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时,就不会觉得坚持很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