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县蛟洋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油画:毛泽东在中共闽西“一大”上(翻拍图片)
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秘密据点——蛟洋双髻山(资料图片)
邓子恢
张鼎丞
准备充分,革命会议传递先声
“来蛟洋之前,我并不知道邓子恢曾在文昌阁教过书。”上月中旬,龙岩学院学生记者罗剑和该校另外4名大学生记者一道,前往上杭县蛟洋镇和古田镇,探寻有关中共闽西“一大”召开前后发生的故事。
已是第二次来到文昌阁拍摄取景的罗剑,是龙岩学院寻访中共闽西“一大”的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之一。他告诉记者,实践队成员打算制作一部纪录片,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共闽西“一大”召开前后的故事。
时光回溯至1929年6月。当月27日,为了总结闽西革命斗争的经验和确定今后的斗争方针,更好地领导人民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战斗任务。经红四军前委建议,闽西特委决定召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红四军前委指派毛泽东、谭震林、蔡协民等参加这次代表大会。
据党史记载,大会原定于7月11日开幕。但毛泽东和其他前委代表发现,出席大会的多数代表对整个闽西的革命形势和政治经济状况,缺乏全面的了解。他认为会议准备还不够充分,建议与会代表先认真总结1927年以来闽西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并分赴各地就土地、政治、党务、武装群众、政治组织、物价、洋货侵入、工农业破产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大会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让代表们就上述各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讨论。
“经过充分准备,7月20日,中共闽西‘一大’在蛟洋村文昌阁正式开幕。”龙岩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古田会议纪念馆原馆长曾汉辉介绍说,在召开闽西“一大”期间,毛泽东还亲自主持各种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为闽西“一大”制定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作准备。
会议开始后,龙岩、平和、上杭、永定等县的代表,分别报告1928年武装暴动的经过和经验教训;接着,邓子恢代表中共闽西特委向大会作工作报告,然后各方面代表作专题发言。随后,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他精辟地分析了国内外的革命斗争形势,赞扬了闽西革命斗争取得的重大成就,阐明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指出闽西党组织今后的任务是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与赣南革命根据地联成一片,建立中心工作区域。
“毛泽东的报告,谈的问题深刻,方向明确,提高了闽西地方党的思想理论水平,极大地鼓舞了代表们的斗争信心和决心。”这次会议的亲历者,邓子恢、张鼎丞在日后出版的《闽西的春天》一文中,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
最终,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闽西特委。据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闽西人民革命史》一书记载,大会推举邓子恢等5人为主席团,张鼎丞、邓子恢和郭滴人等13人为决议案起草委员会委员,分政治、土地、组织、政权、宣传等10个方面分别起草决议案。
政策奠基,星火传递开新篇
“中共闽西‘一大’会议不长,但它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这次会议所通过的各项决议案中,以《政治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和《苏维埃政权决议案》最为重要。”上杭县政协文史学习委副主任温云远认为,《政治决议案》正确分析了闽西、福建和全国的政治形势,是闽西党组织为巩固和发展闽西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大好形势的集中体现。《土地问题决议案》总结了闽西的土改分田经验,同时吸收了毛泽东等在井冈山和兴国的土改分田经验,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土地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标志着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基本内容已经形成。《苏维埃政权决议案》则总结了闽西政权建设方面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为之后的政权建设提供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与温云远的看法一致,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苏俊才认为:“闽西‘一大’,为闽西红色区域制定了发展党组织、建设政权、深入地进行土地革命、发展工农武装、有阵地地波浪式地向外发展等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
“在中共闽西‘一大’和古田会议精神的指引下,闽西土地革命蓬勃发展。”长汀籍军事家杨成武上将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曾撰文这样评价这次会议:大会总结的“以乡为单位,抽多补少,平均分配”的土地分配原则,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六大”提出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些决议案对于指导闽西党的建设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闽西土地政纲的制定和颁布,不仅为闽西土地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而且为我党土地革命的路线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上杭当地的党史专家认为,闽西“一大”的召开,是闽西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里程碑,它使闽西党组织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提高了战斗力。
上杭当地党史资料记载,到1930年3月,闽西革命根据地内已经建立了7个县委、53个区委,19个特别支部和546个支部,党员人数从3000人发展到1万人左右。至此,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政权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初心不忘,红色蛟洋齐发力
“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共上杭县委等党政组织和中国工农红军代英独立营等红军武装在蛟洋双髻山建立游击根据地。”蛟洋村支部书记傅春兰告诉记者,谭震林、张鼎丞、邓子恢等领导人民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双髻山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基地之一。如今,蛟洋村完好地保存着蛟洋文昌阁,蛟洋烈士纪念碑、闽西红军医院、蛟洋暴动遗址、苏维埃政府旧址、蛟洋农民银行遗址,朱德旧居和罗瑞卿旧居等诸多革命历史文物。
据当地党史记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蛟洋有3000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游击队、赤卫队。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有220人。
九十年光阴逝去,如今再度回顾这段历史,这种红色文化和革命基因该如何更好地留存和传承?
“近年来,蛟洋镇党委、政府着力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做好蛟洋红色文化的宣传工作,注重总结提炼和打响蛟洋红色文化品牌,从而带动蛟洋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蛟洋人民的幸福感。”蛟洋镇党委书记丘小林介绍说,从今年2月开始,蛟洋镇开展“学蛟洋红色史,做蛟洋好干部”主题实践活动,并将持续到12月。
6月30日,蛟洋镇党委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新吸收的预备党员、各党支部书记到中共闽西“一大”旧址、蛟洋红色记忆长廊进行现场教学,由丘小林讲解红色历史和知识。同时,当地中小学也将定期举办类似现场教学活动。
“根据活动安排,我们将开展一次现场教学,举办一场演讲比赛,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开展一次走访慰问活动,上一次党课,评选一批‘蛟洋好干部’。”丘小林说,引领全镇机关干部职工和师生重温蛟洋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辈,进一步传承好红色基因,不忘初心,提振精气神、提升执行力。
红色基因永传承,软硬两手齐发力。红色蛟洋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同样成果颇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蛟洋实现经济社会总产值142.44亿元,同比增长37.78%;工业总产值103.1亿元,同比增长28.67%;农业总产值2.49亿元,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7563元,同比增长12%;财政总收入576.68万元,同比增长2.1%。
“蛟洋将加快文昌路‘白改黑’、大礼堂‘蛟洋革命历史陈列室’及文昌公园三期等项目的建设。同时,加快推进蛟洋卫生院医技综合楼、蛟洋中学教学综合楼、蛟洋村沈坊道路拓宽硬化工程建设。”蛟洋镇镇长赖树龙告诉记者,未来当地将从多个方面着手,注重民生福祉,强化社会保障。
不仅蛟洋本地人在努力,闽西红土地同样未曾遗忘这段光荣历史,并不断发力将其传播得更远。
“我们组织学生记者深入到革命老区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就是希望让参与活动的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并通过学生记者拍摄的纪录片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红色故事。”龙岩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傅雁梅介绍,“目前我们只寻访了很小的一个群体,我们计划再用两年时间深入挖掘中共闽西‘一大’召开前后的故事,为蛟洋镇传承红色基因、打响红色文化品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红色人物
邓子恢(1896~1972)
又名绍箕,龙岩新罗区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党内的农业、农村工作专家。1917年2月,东渡日本,在东亚补习学校学习。1918年4月回国。1923年9月,创办《岩声》报,传播马克思主义。192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与领导闽西起义,任中共闽西特委宣传部长、闽西暴动委员会副总指挥。
1929年7月,在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邓子恢当选为闽西特委书记。1930年,任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11月,在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财政部部长。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委员、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1946年春,任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同年底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副书记兼华东军区副政治委员。1949年3月,当选为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主席。同年任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三书记兼华中军区政治委员。1950年2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中南财经委员会主任。1953年1月,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1954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64年12月至1972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张鼎丞(1898~1981)
龙岩永定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领导了龙岩、上杭、永定等县的农民武装暴动,曾任中共永定县委委员、中共闽西特委组织部长、闽西暴动委员会副总指挥等职,领导当地农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1929年春,率部配合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入闽作战。
1929年7月,在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张鼎丞当选为闽西特委军委书记。1931年11月出席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土地部部长。1932年3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张鼎丞任主席。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第四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政法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第一副部长、代理部长。1954年至1974年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75年至1980年9月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相关链接
蛟洋农民银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较早的金融机构。1927年冬,创建于蛟洋村“议合祠”,创建人为傅柏翠。创建该行旨在领导当地农民运动中,帮助贫苦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该行成立后,曾发行流通券4000元,面额有一元、二角2种。当地农会工作人员和乡农民自卫队队员的津贴均用此流通券支付。农民生活有困难,可向银行借款,每人限借流通券5元,不计利息。后由于当时革命根据地尚未形成,在反动势力进攻下,蛟洋农民运动暂时失败,该行也因形势所迫于1928年5月停业,所发流通券均以银元兑回。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8-01鼓楼区召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再部署再推进会
- 2017-08-01建瓯市委文明办到迪口镇店村精准扶贫慰问老游击队员
- 2017-08-01龙岩市体育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社区居民趣味运动会圆满举行
- 2017-08-01拒绝“剩宴” 鼓楼区“光盘行动”打造文明餐桌
- 2017-08-01连江县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工作培训
- 2017-08-01石狮消防打造文明窗口:“小窗口”承载“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