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城市照
文明风6月28日讯(通讯员 靳雯)十八岁,一个人正值成年;十八年,一座城市完成“嬗变”。
1999年,晋江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繁花硕果;在2015年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晋江又成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为民创城的“追梦之旅”迈开了崭新的步伐;如今,晋江正接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键的一次测评,这也意味着这座城市将迎来新的一次华丽“转身”。
在这十八年间,通过文明城市创建,晋江不断做强城市“面子”、做优城市“里子”,让这座有着1300历史的城市焕发新的风采,更有温度,更具温情:
人们生活稳定富足。城市经济基本竞争力常年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工业总产值人民币4321亿元,GDP人民币1744.24亿元,财政总收入人民币201.02亿元。
创建成果更惠百姓。每年群众关切、反应热烈的项目都被纳入“为民办实事”和“民生微实事”予以完成,城市公共自行车投放量增加到6000辆,全市拥有14个免费开放公园,常年常态性开展“大美晋江”文化惠民舞台工程,举办“悦读节”和“国学讲堂”文化活动,“15分钟文化生活圈”初现雏形;注重环保生态,被授予了“国家生态市”的称号。
市民行为更重规则。核心价值观氛围日益浓厚,道德观念更加厚植,在全省率先以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方式颁行《晋江市民文明公约》和《晋江市民行为规范》,培育了“美丽晋江人”暨道德模范品牌;移风易俗、文明乡风观念深入人心,仅慈善总会成立至今就接受红白喜事简办公益捐赠12.5亿元,累计占善款总额47%;全市注册登记志愿者已达13万多人,特别是民间志愿服务十分活跃,爱心公益在大街小巷、城里乡间接续传递。
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十个一”教育实践活动,编印《晋江市小学孝道文化读本》,建设114所城乡学校少年宫,教育广大中小学生争当文明言行的参与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互联网+文明”不断拓展。紧跟时代步伐,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创新城市建管方式。在全省率先研发推出“晋江城管家”手机APP软件,实现了“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的跃升;加入“中国文明网盟?晋江站”,构建文明微信矩阵,“文明晋江”入选泉州“十佳政务微信公众号”。
今年年初,《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头条文章《晋江之路—“晋江经验”15年发展传承综述》。文章指出:“晋江经验”的最大特色是实体经济,核心内涵是全面发展,政治优势是党的建设。”
“晋江之路”就是全面发展之路。这片创造了“晋江经验”的土地,不仅经历了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沧海桑田,人的素质和精神世界也如同凤凰涅槃。
福地仙境
移风易俗 润物无声
磁灶镇前尾村的王银提老人迎来了他的“杖朝之年”,经商有成的儿女们正打算热热闹闹地为他举办八十寿庆,谁知老人家却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的坚持下,这个殷实之家只花1200元摆了3桌素菜招待亲戚好友,原计划用于寿庆活动的9万元预算全部捐给村里,用于村庄建设和老人福利。获悉记者将要采访他时,这位老人爽朗地笑着说:“这没什么,我只是和其他村民一样遵守村规民约而已。”
这样的故事,在晋江大地上不胜枚举。对此,长期从事慈善工作的晋江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龚子猛别有感触。他说:“过去,每逢儿女亲事,人们问得最多的往往是‘办了多少桌’,而现在则常常是‘捐了多少钱’。” 2002年,晋江市成立全国首家县级慈善总会,第二年就向工商企业界人士发出“简化礼俗,多行善事”的倡议,得到了社会各界许多人的响应。慈善总会成立15年来,累计募集善款超过28亿元,其中从婚丧喜庆活动中节省下来并捐给公益事业的钱款就超过一半,这还不包括直接捐给村、社区的善款。
晋江人徙自中原,血液中承袭了太多的传统基因;自唐开元6年(公元718年)置县以来,这里已有1300年的历史。深厚的积淀不仅造就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也使这里的民俗颇有古风,婚丧喜庆等红白诸事仪轨十分繁复,以至过去外地人常常用“生在江南水乡,死在泉州晋江”来嘲讽当地人往生的哀荣。
早在清末民初,出洋的乡侨和当地有识之士痛感于此,就曾自发成立“安海去毒社”和“衙金深新运风俗改良会”等民间组织,屡次掀起移风易俗运动,但因缺乏政府的有效推动和坚实的社会基础,陋风流弊终归一次又一次卷土重来。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伟大变革,也是人的灵魂的一场伟大革命。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晋江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一种核心价值来引领、一种生活方式来倡导、一个社会问题来治理,采取干部带头、乡贤示范、群众自治、慈善捐赠和文化建设等“一揽子”措施,久久为功,标本兼治,持之以恒,努力使社风民俗不断地向上、向善。
王银提老人所说的“村规民约”,就是村和社区通过公议、公定、公示和公行,来规范民间婚丧喜庆活动,防止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和盲目攀比的一种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千百年来,村规民约一直在中国乡土社会的建构和维护中起着关键作用,直至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晋江市委、市政府先后4次组织基层修订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一次比一次更民主、更全面、更细致、更深入,有效地推动了社风民俗的改良和优化。如今,全市392个村、社区全部拥有自己的村规民约和执行体系,在基层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015年11月20日,磁灶镇前尾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该村《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开展第3轮修订,使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和民间信仰活动禁止大操大办的各项规定,进一步量化到规模、时间和各种仪式、仪仗的细节,充分体现了崇俭、节约、公益的导向;与此同时,该村专门组建一支“移风易俗督导队”,由村两委、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包片负责、督促落实,并请德高望重的乡贤和村老人协会来协助管理,凡有违反,铁面无私,有效地提高了村规民约的执行力。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孟健介绍,这个拥有3300多个人口的村子,近3年来群众从红白喜事中“抠”出来的钱就达千万。不少群众自愿把资金捐给村里发展乡村公益,铺砌了水泥路,新建了小学校,成立了敬老院,建起了运动场,组建了环卫队,“基础设施更完善了,村容村貌更整洁了,人心也更齐整了”。去年,前尾村成为泉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今年春节前,一场名为“古邑新风进万家”的社区巡回演出火遍晋江城乡。《厚养薄丧才有孝》、《嫁妆》、《赴宴》、《男孩女孩都是宝》、《父母的心声》等一系列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原创小品、小戏,唤起了许多群众内心的共鸣。据悉,这场移风易俗主题演出将一直持续到农历七月的“普度”期间。在当地党委、政府看来,风俗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破陋俗”关键还在于“树新风”。民间习俗往往菁芜并存,晋江市十分注重传承和弘扬其优良、有益和合理的成份,努力以新的文化成份来剥离、取代其糟粕。即使是对以往一概斥之为“封建迷信”的“普渡”、“佛生日”等民间信仰活动,现在也不是简单地一禁了之,而是通过举办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和公益活动,把它变成社区和农村居民的“才艺展示日”、“志愿服务日”、“扶贫济困日”和“环境整治日”。
去年11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视讯会议。作为唯一的县级单位,晋江市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市委书记刘文儒说,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晋江市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深化移风易俗,加强文明建设,全力破除闽南地区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炫富摆阔等陈规陋习,着力解决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转变过程中的问题。
志愿者在围头敬老院陪老人们聊天,玩游戏、拉家常,给老人们带来快乐。陈志耐摄
社会责任 市民担当
去年夏季,“风雨美人”和“义勇司机”的故事在晋江大地不胫而走,广为传扬。
2016年5月10日,一场暴雨突如其来、不期而至,迎宾路的窨井被流水顶托发生移位,过往车辆随时都有陷入的危险。看到这种情形,阳光药房市标店的药剂师施美凉急在心里,她冒着大雨,趟过积水,将一把把橙色的雨伞醒目地插到井盖上,自己差点跌入水流湍急的窨井……这一幕,被恰好路过的记者用手机传到网上,不经意间小施成了“网红”。更令人感动的是,当阿里公益为她颁发“正能量特别奖”时,这位并不富裕的药店普通员工,又把5000元奖金一分不留地赠给刚刚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小黄。晋江市青年艺术团以施美凉的事迹为蓝本,排演群舞《风雨彩虹》,温暖了许多人的心。
外来员工车乃用是晋江公交公司3路车的一名山东籍司机。2016年6月1日下午,世纪大道发生了一起车祸,一名男子被困在肇事轿车的底部无法动弹,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驾驶公交途经此地的老车,立即停车组织乘客和过往路人,合力将轿车抬起,使被困男子成功获救。车乃用因此被评为“晋江市见义勇为模范”和首届“晋江市最美司机”。
一个土生土长的晋江人,一个成为新晋江人的山东人,施美凉和车乃用的故事贯穿着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有责任感的市民对社会的担当。连续12年资助30名困难大学生的内坑村民曾随纯,路见不平勇斗劫匪的罗山小伙柯彬彬,从无情的大海中救起300多条性命的围头吴聪敏海上救护队……在晋江,这样的人物和故事还有许多许多。
对一个地方公众素质的评价标准,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同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部《红楼梦》。然而,正如穆尼尔·纳素夫所言:一个人不仅对自己和家庭负责,而且关爱社会、关爱他人,这就是对文明的至诚。
晋江6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00多万当地户籍人口和100多万外来常住人口。在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变迁中,这片土地和居于其上的人民,经历了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洗礼,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外来人变新晋江人。这一切,不仅给当地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使人们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次洗涤。
“晋江人不仅不排外,而且很关心我们外地人”——当记者在马路上街访时,不少环卫工不约而同地说。去年5月1日,晋江市委文明办、市政园林局和民间团体“一元公益”联合发起“爱心奉茶站”行动,发动沿街店面为环卫、管线、园林等以外来农民工为主体的路面工作者冬送一口暖、夏奉一盏凉,提供方便和小憩之所,短短半月就有140多个店家加盟,几乎遍布市区的主次干道,并迅速向当地乡镇和晋江周边的其他城市拓展。“爱心奉茶站”的牌匾上,用红色的字体蚀刻着一句话——平等劳动,共享生活,道出了当代晋江人的心声。
今年3月16日是志愿者叶光明的生日。这位来自闽北建瓯的小伙子带着排骨、蔬菜和米面,早早地来到位于新塘街道的晋江市自强自立残疾人服务中心,为残疾人做饭,也为自己庆生。“是志愿服务活动使我的内心有了一种社会责任感,我想使这个社会更美好。”这位在晋江工作、生活了10多年的闽北小伙真挚地说:“参加志愿服务团队,使我认识了很多人,既有当地人,也有外乡人,我们都在努力为这个社会尽到一点责任。”
叶光明是青年志愿者协会圆爱服务队的一员。近年来,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发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同雨后春笋,长势喜人。为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晋江市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出台《志愿者回馈嘉许办法》,建设“志愿晋江”展厅和“白兰花”志愿服务驿站,举办志愿服务文化节,并为每一个实际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这一切,使志愿服务的参加者获得了荣誉感。截止2016年10月,晋江市社会各界在“志愿福建”注册的团体已达320个,在中志联、民政、共青团、红十字会等官方平台注册和在各种民间志愿服务团体登记的志愿者达7万多人,带动10万多人参与,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团队社会化、活动常态化、服务生活化等特点,涌现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厝边警察志愿服务队、“感动中国十大抗震救灾志愿者”赖金土、“五星级青年志愿者”黄小芳、全国“最美教师志愿者提名奖”获得者吴宝治等一批典范。
诚信是金 诚信是命
去年12月18日,恒安集团CEO许连捷先生在泉州市工商联第十三届六次执委会作了“诚信经营”主题演讲。这位被奉为“闽南商业教父”的长者,结合几十年的商海生涯,深入浅出地揭示了诚信对于个人成长、企业经营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诚信终将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带来丰厚的回报。”自1985年恒安创办以来,“诚信、创新、奉献”始终是其企业文化不变的核心。30多年来,恒安从未发生过一笔银行贷款逾期纪录,中国银行总行授予恒安“最佳信用企业”,厦门海关授予恒安“先放后税”资格,几大专业银行给予恒安数百亿元的授信额度。就在去年,恒安被国内国际评级机构授予3A级信用评级,是国内首家获此最高评级的民营企业。
许连捷先生的感悟,也是广大晋江人和企业经营者共同的心声。1989年,晋江还只是一个县。在当年的“打造晋江精神”大讨论活动中,许多人不约而同地主张把“诚信”摆在第一位,与“谦恭”、“团结”和“拼搏”一起,构成“晋江精神”的“四维”。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总结提炼“晋江经验”, “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便是其中的基本内涵之一。如今15年过去,正是这种“诚信是金、诚信是命”的深刻认识,以及“在顽强拼搏中取胜”的不懈坚持,支撑着晋江实体经济在2008-2009年的国际金融风波中化危为机,在2012年以来的结构调整阵痛中破解困境,不断迎来转型升级的新曙光。
2014年,晋江市应邀在中央文明委召开的诚信建设制度化座谈会作典型发言。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积极建构“党政主导、社会主体、政企互动、政社联动”的诚信建设体系的做法,被《人民日报》刊发。
如今3年过去,晋江推进诚信建设的探索,进一步向法治层面延伸。去年,晋江建立了福建省第一个县级反诈骗中心,把打击失信违法行为从现实世界拓展到网络领域;市法院等机构联手掀起金融案件“执行风暴”, 联合惩戒5000多名失信被执行人;市政府出台《晋江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着力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今年,晋江市又出台了“加强执行联动,构建诚信晋江”的实施意见,由51个部门联署《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动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建立起信息共享和联动惩戒机制,在从事特定行业或项目、政府支持或补贴、任职资格、准入资格、荣誉和授信、特殊市场交易、高消费及相关消费等方面,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特步集团总裁丁水波说,“晋江经验”是晋江发展的总结,是众多晋江企业在多年发展中,顽强拼搏、诚信经营、立足自身优势、把握发展方向的最好总结。(晋江市委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