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背后 师资难题怎么破?
难题 师资缺乏,水平差距大
“国学课程越丰富,越感受到师资力量的缺乏。”郭俊清介绍说,国学课程不能局限于经典诵读,当学校准备开设武术、太极、象棋、围棋、国画、茶艺等更加深入的国学课时,缺师资的难题一下就凸显出来。“我们学校一直想开象棋课程,但没有老师,只能作罢。”
事实上,在很多校园周边都活跃着各式才艺培训机构,机构里拥有颇为充足的国学技艺类教师资源;此外,武术、书画等艺术爱好者组建了不少协会组织,也聚集了一批“高手”。但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面对这些选择表现得十分慎重:“如果请培训机构的老师来上课,很难避免机构老师的招生宣传行为,对此我们是不能接受的;另外,由于学校没有相应费用,来国学班上课都是志愿服务,学校无法给予经济补偿,缺乏吸引力。”据介绍,该校的国学课程已开办两年,至今仍只请到书法、古琴两位老师前来志愿授课。
即使是建立了稳定的国学教师队伍,有时也面临着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以秀屿区蚶山书院为例,如今经典诵读等国学课程教学主要依靠莆田学院的16人支教队伍,但这支队伍并非来自师范院系,而是来自管理学院。一位志愿者介绍说,每周上课之前,大家都会通过上网查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前自学,尽管如此,有时面对孩子们千奇百怪的问题仍感到很难回答。“毕竟我们不是师范院系、不是文学专业的学生,有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还得加把劲自学。”
至于社会上各种跟风而上的国学班、国学课,师资力量更难得到保证。莆田市一位国学爱好者告诉记者,她曾送自己孩子参加一个国学夏令营,结果看到经典诵读授课老师后大吃一惊,对方竟是一位她认识的小学数学老师。“术业有专攻,即使是师范院校文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如果没有一定传统文化修养,都很难把国学经典讲透讲明白。随便找来一位老师,孩子只能学得一知半解,对经典难有领悟。”
责任编辑:康金山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