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叠斗 再现福建古厝营造技艺 福建古厝文化研究会首先做的是展现能够代表福建建筑文化的建筑构件,再现传统古厝营造技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收集并制作了近千件木作、泥塑、彩绘、施工模型等古厝构件。 “红砖白墙燕尾脊,马背骑楼和尚头,闽南传统民居富丽鲜明的建筑风格,在传统汉族民居中并不多见。”林明中制作了一套“燕尾脊”“和尚头”施工模型,意在展现其独特的建造工艺。 闽南大厝在细节上十分考究,牌楼面、屋脊、水车堵等处,都是装饰重点,剪瓷雕、漆线画、螺钿等特有工艺在这些地方广泛应用。剪瓷雕最初是出于废物利用的目的,将瓷器碎片拼贴成各式造型,用于建筑装饰。螺钿则是闽南地区海洋文化的印证,由当地匠人就地取材,将贝类碎壳作为拼贴饰品。现如今,这项工艺已经失传。 番仔楼中广泛使用的琉璃花窗、瓷瓶栏杆、琉璃墙砖等南洋元素,也是重点展示对象。在林明中看来,中西合璧的番仔楼是闽南建筑史上不可缺失的一环,它反映的是百年前闽南人下南洋打拼,并促进区域文化交融的一段历史。 旧物展览仅仅是传承福建古厝文化的一个方面。福建省新龙腾文物古建筑有限公司主要的业务是古建修缮与复古工程建造。公司负责人周瑞玲认为,古厝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让传统营造工艺有用武之地,本土工匠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如今,他们的古法营造工艺已经在不少市政工程中得到实践。 漳州闽南文化生态走廊项目,是新龙腾公司的代表作之一。该项目沿途新建6座驿站,分别以漳州各地知 名古厝为原型,旨在展现城市历史文脉。位于324国道与134乡道交界处的檺林驿站,便是以长泰朱一贵故居、叶文龙故居以及角美鼎炉厝为建筑蓝本。它们都是遵循传统营造工艺的闽南大厝典范。朱一贵故居的燕尾脊上,雕刻着四时花果,体现着闽南地域特色。鼎炉厝则在细节上融入石雕、木雕、瓷雕、砖雕和灰雕等工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林明中团队通过传帮带,培养了一支古厝营造师队伍,他们中既有一线建筑工匠,也有土木工程专业的在校生。林明中表示:“如果政府部门能够进行资金支持,我们这些老匠人,愿意开设常态化培训班,讲授全套闽南大厝营造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