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福建古厝营造技艺 重回阿嬷的厝
2017-03-29 16:57:26 来源:东南网
闽南特色屋脊“和尚头” 古厝文化的商业化探索 传承福建古厝文化的另一个路径在于,为古建营造工艺寻找更多应用场景,并导入现代商业模式,实现静态保护与动态传承的结合。 周瑞玲尝试的第一个方案,便是为古厝文化植入时兴的旅游业态。去年11月,周瑞玲发起了“好所在·八闽古厝行”计划,开发古厝深度游,让游客观赏传统建筑文化,体验传统民居中的生活场景,感受在地风土人情。 古厝行的第一站位于漳浦县赤岭乡,这是全省畲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民族乡。在赤岭乡,游客们领略了钟 玉堂、顶西蓝氏家宅等当地传统建筑风貌。其中,顶西蓝氏家宅又被称为大厝,府第规模宏大,府第内建造土楼,形成院城格局,代表了当时闽南地区建筑工艺的较高水准。这从当地俗谚“有顶西富,也无顶西厝”中可见一斑。除了建筑文化,游客们还在畲乡体验了手工豆脯饼制作工艺,观赏了蓝公主领衔的山哈魂表演。 “数量巨大的福建古厝,本身就是个值得开发的大IP(知识产权)。未来,我们将与旅游公司合作,开发出更多古厝深度游线路与产品,观赏古民居风情,体验古建营造工艺,吃遍八闽美食,感受各地风土人情。”周瑞玲认为,古民居的适度开发是动态保护的一大方向,但这个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如何处理好旅游开发与原住民的利益关系,仍需政策的引导。他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实地调研,对接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多参考,呼唤更加接地气的政策出台。 商业探索的另一个方向,是古厝文创产品的开发。福建古厝同样有文创开发的空间。“譬如,以古厝为蓝本,开发出文教产品,让用户根据图纸,利用工具制作木构件,并组合出古厝模型,在整个过程中认识福建古厝营造工艺。”在周瑞玲看来,古厝文创产品将在旅游与教育领域大有市场。 |
其它热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