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管理,该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让人们开始效仿,最后产生更多不好的现象。如一栋建筑的一扇窗子被打破了,如果不被修理好,那么,会有更跟随者打破更多的窗子。
在文明的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破窗效应”。如之前广为报道的“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典型的“破窗效应”,一位行人选择了闯红灯,便会有很多人跟随;当一起闯红灯成为常态了以后,人们便会选择结伴而行。
那么,如何警惕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破窗效应”?预防出现第一个“破窗者”是关键。
以社会荣誉观的增强,打消人们破窗的勇气。破窗是需要勇气的,人们做一件自己认为并不牢靠的事情之前,总会习惯性的用社会思维来思考。若是在社会公德中,没有随地吐痰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条款,那么,人们便会下意识的选择吐痰;同样,要预防人们产生破窗的勇气,就需要我们在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注重社会公德的导向作用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人人都“知耻”,自然便不会冲破道德红线。
以社会服务的改善,避免人们选择破窗的行为。很多时候,人们的破窗行为,是有一定的社会因素的。如景区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导致人们会随地如厕;街道垃圾箱设置不合理,人们有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手里的垃圾,便会选择随地乱扔垃圾。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我们不断的通过民众的不文明行为,反思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是每一次的破窗,都是无理由的;既然有理由,既然有缺陷,文明建设的任务,便是将这些缺陷逐一弥补,乃至做的更好。
以制度红黑榜的完善,防止人们成为破窗者。按理说,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成本的。然而,尽管对当前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但依旧还有一些破窗的行为,没有很好地付出相应的“代价”和“成本”,这让人们一旦成为破窗者之后,便会屡屡尝试,屡禁不止。要防止人们成为破窗者,就需要我们完善制度红黑榜。以公德的力量感染人们,让人们不断提升文明素养,提升文明意识;以制度红黑榜的力量约束人们,让破窗者得到惩罚,让文明者得到社会物质和精神上的嘉许。
文明建设,非一日之功;破窗者的存在,也是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客观现象。要让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我们需要警惕文明的破窗者,以多种手段,让人们不愿意做打破窗子的“第一人”,那么,不文明现象,也便越来越少了。(苏小曼)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11-18厦门启动公共文明提升工程 推动厦门文明程度再提升
- 2016-11-18福建各地广泛推行“八不”行为规范活动 弘扬文明风尚
- 2016-11-17涵江区强化公路整治 助力文明创建
- 2016-11-17永安市抓好创城迎评“三大重点”推进文明创建
- 2016-11-17厦门海沧区启动“6 X”联合督查机制推进文明创建
- 2016-11-17邵武文明办:因地制宜 多元发展 全力打造未成年人成长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