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市 破解城市发展命题
去年8月,厦门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成为福建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城市,也是全国第二个通过验收的副省级城市。
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这五年来,厦门也面临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和加快转型升级的压力。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厦门必须着力破解的重大命题。
厦门的着力点,始终没有离开生态文明建设。
2012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国家生态市动员大会,对创建国家生态市进行全面部署。2013年4月,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根据国家新要求修编的《厦门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纲要》。“生态立市”的厦门,不断使出磅礴之力,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机地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为生态立法,厦门的步伐从未停歇。去年1月1日,《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的正式实施,让全国的视线再次聚焦厦门。这是全国第二部、福建第一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法规,伴着新法规散发出的油墨清香,厦门的生态建设,也大踏步迈入刚性管理、长效治理的新常态。
着眼民生 老百姓乐享生态红利
“莫兰蒂”过境后被扶正的树木又吐出新绿,向着被洗过般的蓝天伸展,蜿蜒的鹭江,犹如一条碧绿的纽带,把厦门岛内外串在怀中。
这在游客的眼里,是一幅值得向亲朋好友炫耀的画面;这在厦门相关部门的案头,却是一个要拼尽全力呵护好的宝贵环境。
全面提升和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致力于让人民喝上更加干净的水、呼吸更加清洁的空气,在更加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是厦门举全市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
不久前出炉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厦门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45%,优级率57.69%,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18,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三。标注着这些重要指标的曲线,拉动的实际上是所有厦门人的幸福指数。
过芸溪,后溪,瑶山溪,深青溪,东西溪,官浔溪,埭头溪,龙东溪,九溪。厦门的这九条溪流,已经在岛外的土地上奔流了千百年,当地人也不约而同地用“母亲河”来称呼她们。五年来,这些溪流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市、区有关部门的重要会议中。问题导向,系统治理,多元共治,机制创新——从海沧过芸溪、集美许溪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厦门摸索出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经验。随着经验在九条溪流的全方位推广,一幅“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美好图景,如今已经开始展现在人们眼前。
民有所盼,必有所应,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第一时间向老百姓传递生态“红利”。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10-10文明旅游当为国庆节的一道风景
- 2016-10-10城市文明需要个性的表达
- 2016-10-10失信者买单当是文明共识
- 2016-10-10福建省关于拟推荐参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候选家庭的公示
- 2016-10-10建阳区开展“文明关爱·情暖重阳”爱老敬老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