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网校> 中华礼仪 > 正文
建房上梁礼仪
http://wmf.fjsen.com 2016-09-14 17:20:10 来源:中国礼仪网    我来说两句

中国之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是因为古人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讲究礼仪,建房作为生产生活的一件大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礼仪。

据我国史料记载,建房上梁举行仪式始于魏晋时期,到明清时期已普及到全国各地。

建房礼仪实际上是一种求吉礼仪,人们举行这些礼仪的目的是祈求房屋永固、富贵长久、子孙满堂。按照民间建房的程序,建房礼仪大致上可分为选址、立中柱、上梁、立门、竣工等几项,其中,上梁仪式被人们视为建房过程中最重要的礼仪。

梁是建筑中架在立柱上面的横跨构件,承受着上部构件与屋面的所有重量,是上架木构件中最重要的部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梁可分为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九架梁、单步梁、双步梁、骑门梁、月梁、抱头梁、太平梁等几十种,其中最常见的是五架梁、七架梁和九架梁。民间认为,上梁是否顺利,不仅关系到房屋的结构是否牢固,还关系到居住者今后是否兴旺发达。过去农村有句俗语:“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可见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重要性,所以每逢上梁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

尽管各地的习俗有所不同,但上梁仪式都十分隆重,整个过程可分为祭梁、上梁、接包、抛梁、待匠等几程序。

选梁不取“独木”

可以说,整个上梁仪式都是围绕“正梁”进行的。在上梁之前,首先要精心选梁和制梁。按照泰顺地区的习俗,要挑选一根好的梁木并非易事,首先主人要亲自去南山物色梁木,选梁木的条件可谓苛刻,一是梁木必须是杉木;二是要笔直参天,枝繁叶茂;三是树龄不长不短,树形要从下到上大小尽量一致;四是树的四周要长有许多小杉木,越多越好,寓意多子多孙。如果是独木一根,就不能选用。

砍伐梁木的时候,不能破坏周围的小杉木,梁木伐倒时的方向要朝南,不能朝其他方向。动工制梁的那一天,要挑选吉日,木匠师傅要先点三支香,再放二响鞭炮,然后开始制作。

梁木制作完成之后,主人便选定吉日良辰上梁。按传统习俗,上梁这一天不能和房主一家任何一个人相冲,否则会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其他人的生肖如果与上梁的时辰相冲、相克,也要回避。

上梁时高喊“大吉大利”

上梁前祭梁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人们将贴上红纸或红绸的正梁抬进新屋堂前,在供桌上摆上猪、鱼、鸡、鹅、蛋、豆腐、香烛等祭品,由瓦匠、木匠等边说好话边敬酒。祭梁结束后,便由匠人把正梁抬上屋顶,或用绳将正梁拉上去。抬梁或拉梁的时候,鞭炮齐鸣,上梁师傅要唱上梁歌,高喊“上啊,大吉大利!”在上梁的过程中,有的地方要求将正梁平平稳稳往上抬,忌讳一前一后,高低倾斜。但另外一些地方上梁时往往梁的东端高于西端而上,因为东端代表“青龙”,西端代表“白虎”,按堪舆学的要求,“白虎”要低于“青龙”。

将正梁放平稳后,主人要将亲朋好友送来的“五谷彩袋”搬到屋顶,放在梁的正中,寓意五谷丰登,并将红布披在梁上,有的地方在红布的底端缝上一双布鞋垫,寓意给新房主人铺垫家底。有的地方在正梁中间挂上装有红枣、花生、米、麦、万年青等的红布袋,寓意“福、禄、寿、喜,万古长青”。此后,匠人将果品、食品等用红布包好,边说好话边将布包抛入由主人双手捧起的箩筐中,这个程序称为“接包”,寓意接住财宝。

上梁仪式最热闹的程序是“抛梁”。当主人“接包”后,匠人便将糖果、花生、馒头、铜钱、“金元宝”等从梁上抛向四周,让前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幼争抢,人越多东家越高兴,此举称为“抛梁”,意为“财源滚滚来”。在“抛梁”时,匠人还要说吉利话,他们常说:“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孙代代做状元;抛梁抛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满”。

抛梁结束后,众人退出新屋,让太阳晒一下屋梁,这叫做“晒梁”。最后,主人设宴款待匠人、帮工和亲朋好友,并分发红包,整个上梁仪式结束。

外国上梁也有仪式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已经很少人盖木房子了,但象征性的上梁仪式仍在不少地区沿袭传承,当房子盖到最后一层封顶时,人们也要挑选吉日庆祝一番。在外国,至今还有人盖木房子,德国人建房时在上大梁之后,也举行上梁庆典仪式,届时,木匠们要将花冠或一棵用彩带装饰的小树放在屋脊上,然后工头诚心祷祈,祝福房主人一家幸福吉祥。做完祷告后,还要为房主的幸福干杯,并要将空杯扔掉。最后,主人以丰盛的酒宴款待工匠。这些仪式虽然没有中国传统的上梁仪式那么复杂,但其祈盼幸福平安的用意是相同的。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6-09-14厦深线动车停运 网友:中秋节还能不能让人愉快玩耍了
  • 2016-09-14莆田文明网邀您参与“颤抖吧 舌尖上的中秋”网络文明传播活动
  • 2016-09-14著名画家薛海强祝全国网友中秋快乐
  • 2016-09-14莫让中秋传统流于形式
  • 2016-09-14“玉兔”号月球车陪伴中国网民“过中秋”
  • 2016-09-14别把中秋塞太满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