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延平,军政生涯的起点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正月前夕,隆武帝亲征抵建宁府建安城(今建瓯)。正月里,隆武帝在建安城大放花灯,宴请群臣,并巡游府城周边的山川古迹,君民同乐,一片祥和。
不过,作为隆武朝廷京都的福州城,却有种山雨欲来的肃杀之气。3月2日,正月十五,福州大雨雷电;第二天,突然乌云密布,白天宛若黑夜,天降冰雹大如斗利如剑。反常气象,在古代总是被赋予更多深意而记于史册,这次,看来是大兵压境、形势危急的警示。
这些天,隆武帝在焦急等待着郑成功出师武夷山大安关的战事消息。
隆武朝廷在闽北时,郑芝龙等许多将臣有贰心。留守福州的郑芝龙由于丞相黄道周兵败婺源,不得不派遣弟弟郑鸿逵为御营左先锋出兵至浦城仙霞岭,侄子郑彩为御营右先锋出兵光泽杉关,聊作防御。但二人都以口粮不足为由踌躇不前,导致军心涣散,逃者甚众。
隆武帝只好命郑成功于正月初二出大安关前往江西铅山,一是声援郑彩,二是准备与另一支拥护隆武政权的军队汇合北上。后来,在前来接驾的军队迟迟未到的情况下,隆武帝又下令郑成功、傅冠“护驾前行”,准备由汀州进入江西,出关亲征。
此时,为避免大权旁落的郑芝龙连忙煽动数万军民遮道号呼,并具表力请隆武帝回天兴府(今福州),致使隆武帝御驾前行不得,只好于1646年3月由建宁府“驻跸延平,以府署为行官”。延平,就这样成为南明隆武朝廷的军事、政治中心。
在延平期间,总统御营军务的郑成功得隆武帝倚重,负有相当重要的抗清使命:先是带领前锋部队,准备向赣东北地区发展。后来,又负有“巡关”“招致郑彩逃兵”“节制新抚的万余名山寇头目”等重要任务,足迹遍及闽西北的沙县、顺昌、邵武、光泽、建阳、武夷山、浦城等地。
正当君臣二人一心“以中兴明室为己任”而殚精竭虑之时,郑芝龙却为谋求个人私利而投靠清廷。史载,郑芝龙这次撤离闽北,不仅带走了部属约十万众,而且还与清军秘密订约,撤尽闽隘水陆防兵,致使仙霞岭长达二百里的关隘无人值守,以便清军长驱入闽。这个消息传到延平,隆武帝震怒异常,晋封郑成功为忠孝伯,移镇仙霞岭。
郑芝龙劝说郑成功弃关投敌遭拒,恼怒之下不给郑成功部队军饷。仙霞关的守军在饥饿的驱迫下,相率逃散,难以为继。郑成功不得已从仙霞岭撤回,“至延平,登城周视,叹息而回”。
6月,“命国姓成功,亲到漳泉,精募兵将,立即恢复,期限二十日即来复命”,隆武帝那时求兵若渴,对郑成功更是寄予厚望。遗憾的是,奉命前往闽南的郑成功因募兵艰难,延至8月中旬,只好率领小股新兵重返闽北抗清前线,但在离延平不远的闽江遭遇了清军探路部队的阻击。郑成功交战不利,新兵损失殆尽。
8月23日,隆武帝在延平富屯溪畔与郑成功挥泪话别,清军亦大举攻取延平。24日,送走隆武帝的郑成功沿溪而下,与沿江追赶隆武帝的清军碰了个正着,双方鏖战良久,郑成功退兵南下。
“八闽铜关”延平一破,福建已难固守。8月28日,意图由汀入赣继续抗清的隆武帝一行,由于带了十几箱书,行动十分缓慢,终于在被清军猛追七天七夜后,惨遭俘杀,隆武政权宣告灭亡。
离开闽北后,郑成功驰骋东南十余年,皆以在延平御封的“忠孝伯招讨大将军”或“招讨大将军”之名举帜发令。郑成功在闽西北军政生涯经历虽短暂,但这几个月,是他弃文从武的开始,为他日后纵横中国东南的军事生涯进行了最好的洗礼。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8-23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
- 2016-08-22从“奖牌变化”来看奥运竞技文明之美
- 2016-08-22文物创意IP让文明流动指间
- 2016-08-22文明旅游要从严“治景去污”
- 2016-08-22礼俗文化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推手
- 2016-08-22建宁积极开展文明交通系列活动 引领文明出行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