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台湾防务,陈瑸请求在淡水设立淡水营。康熙五十六年四月,会同总督满保查勘沿海炮台,由连江、福宁至闽浙交界,又由海道抵南澳、诏安,由漳州、泉州返回福州。沿途所需费用都自行解决,不许地方官藉端派扰。同时,修复了沿途的一些学宫、贤祠及桥梁、道路、坝闸。四月,又会同总督满保,布政司沙木哈捐造澎湖新城。
康熙五十六年二月,陈瑸保荐闽台两地的惠安、永春、漳浦、平和、南平、凤山、大田、泰宁、长汀、武平、福安、南靖、清流的12位县官,称他们“催科有法,居官俱有声名”。保荐延平府通判、邵武知府、福宁知州,赞扬他们居官简净,勤惧供职。对这些官员,建议予以破格提拔。
任内,陈瑸还聘请著名理学家蔡世远为福州鰲峰书院山长。公余之时,与之讲论正学,切磋学术。康熙五十五年二月,奏修建阳朱子祠,得到批准后,与总督满保将俸入所余,修葺充固,并不派累地方及所属各员。至第二年正月底竣工,绘图进呈。陈瑸重视书院的考课,康熙五十六年三月,饬查鰲峰书院月课不到诸生邓协仁等11名。当年,捐置福州府学田114亩、闽县学田86亩、侯官学田63亩。奏请颁给鳌峰书院匾额、书籍,要求布政司制定该书院山长的修脯标准。从康熙五十六年六月起陈瑸患病,康熙先后赠鹿肉、人参等物品,并准其不必停职,在任上养病。十月初三,陈瑸逝世于福建巡抚官署,享年63岁。逝世前一天,请求将任内应得银13000两充为兵费。由于身后萧条,以致其子扶丧归里时连路费都没有。经康熙批准,从陈瑸上交的13000两银子中拨出3000两,方才得以上路。史称“丧行之日,祭奠塞街巷;哀号之声,如丧父母”。根据陈瑸遗愿,其子对闽省官民惠赠均概辞不受。
康熙得知陈瑸去世的消息后,下令追授其为礼部尚书,荫一子入监读书。雍正、乾隆二朝,对陈瑸也进行了表彰。
五、余论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密切,对陈瑸的研究也逐渐升温;对此,笔者认为必须确定其价值定位,把握重点,开掘深度。
康熙认为,陈瑸像个苦行老僧,生长海滨,非世家大族,无门生故旧,而天下皆称其清,非有实行,岂能如此。“陈瑸居官甚优,操守极清。朕亦得见有清官,如伊者朕实未见;即从古清官,亦未见有如伊者。”[2]P101陈瑸长期在外为官,不携家眷,孑然一身,轻装简从,自奉淡泊,官厨惟进瓜果;清风苦节,视前弥厉。显然,历来对陈瑸的褒扬,重在他的清正廉洁。
陈瑸时刻关注民生,引领百姓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民以食为天,以农为本。耕地增加,粮食丰富之后,又要确保居民仓实食足,请禁贩米出海。又要防止粮食过剩、糜烂,造成浪费,适当搞活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可见,清廉固然是陈瑸的良好品质,但从为民的愿望出发谋治国之策,通过施政达到为民的目的,是其显著的执政特色,这与陈瑸自幼受儒学熏陶、崇尚仁政有着密切关系。他向往“土尚膏腴,人怀礼义,士游于庠,农歌于野,商勉于廛,工集于肆”的和谐社会,要努力实现的是在治内形成一个和谐的局面。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5-24“海沧模式”志愿服务获中央文明办高度评价
- 2016-05-24上杭:完善垃圾治理机制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助力文明县城创建
- 2016-05-24让“农民工更有尊严”是城市应有的文明
- 2016-05-24三明市“三新”并举 营造浓厚文明创建宣传氛围
- 2016-05-24永安市贡川中心小学举行传承文明硬笔书法赛
- 2016-05-24省委文明办印发《关于公布参评第十三届(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