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庵已成为妇女的重要避难所
有些妇女同丈夫感情不好,连旧历年也不回夫家过,但在娘家过年是习俗所不允许的,于是这些无家可归的“苦命”妇女,只好到庙里去,同神佛“团圆”,更有甚者,有部分妇女,干脆出家,到尼姑庵去当尼姑,以逃避残酷的社会现实,俗称“落菜堂”,当地群众称尼姑庵为“菜堂”。解放前,惠东地区尼姑庵特别兴盛,据老妇联干部刘银同志回忆,当她1950年4月到崇武区任妇联主任时,全区的“菜堂”有27所,大者每所有尼姑50多人,如下宫、后曾等“菜堂”,尼姑都超过50人。当时,尼姑庵已成为妇女的重要避难所了。
长住娘家的妇女,结婚是父母包办的,因此,婚前与丈夫缺乏感情基础,是“先结婚后恋爱”的。因长住娘家习俗禁锢,婚后极少与丈夫接触,因而几乎谈不上有夫妻感情。加上惠安封建统治非常残酷,又特别是夫权的统治更是令人发指。社会上以打老婆为英雄。解放之前,那里流行的顺口溜是:“打某(妻子)是大丈夫,怕某(妻子)是坐鹿橱(没出息),疼某(妻子)就是山上的刺酒某(最下贱的野果)。”于是社会上打老婆成风。俗例,结婚妇女一定要到婆家过年,于是长住娘家妇女,除夕晚上都到婆家来,正月初二早晨即返回娘家去。按理这是新婚夫妇难得的团聚日子,彼此应是思恩爱爱的。但事实完全出人意料,这反而成了丈夫打老婆的良机。旧历正月初二这一天,乡头村尾,打老婆成为男人议论的中心。他们以打老婆威风,不打老婆羞耻,有些没有打老婆的人,也在村里大讲起他如何打老婆米。据1953年调查,小岞的前内村,打老婆的占百分九十以上。由于历史和社会条件限制,广大惠安妇女对于旧制度旧习俗的本质缺乏认识,对于她们受苦受难的根源茫然无知,认为是命中注定的。同时,她们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很深,相信此生命苦,“死后还可以转世”,盼望来生有个好日子过。因此,当她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便以自杀来了却她们年轻的一生。她们认为死比活着强,甚至认为死是有气节,是光荣的。她们常说,“千日生不如一日死”,“黄花鱼要吃须趁青(新鲜),查某(妇女)要死须趁后生(年青),青春少年死了有人看,不可年老让人送上山。”于是自杀成风。妇女自杀情况,到国民党统治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从过去的个人自杀,发展为集体自杀。净峰乡,平均每年自杀的有十五、六人。集体自杀特别流行,小岞南晒村,解放前夕,有一次曾有14人集体投水自杀。辅川的王孙乡前型村,只有一百多户人家,据1952年一位48岁的妇女干部回忆,“在她所能知道的,(前型村)跳水自杀就有15人,上吊自杀48人。”解放初调查,王孙等三个乡,姗多年来,妇女自杀达三百多人。王孙村头有一棵树,“有一次集体上吊了六个妇女。解放前该区(十一区)每年自杀近百人,特别是春天一来,几乎每天均可闻到跳水、上吊自杀消息。”“二区芹峰乡后堡村有一个角落70多户,过去因自杀严重,至今(解放初)死得连一个成年女儿(肯年妇女)都没有。”如此骇人听闻的自杀现象,是对旧制度,旧习俗的最有力控诉。(摘自《惠安妇女长住娘家习俗述议》)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5-24“海沧模式”志愿服务获中央文明办高度评价
- 2016-05-24上杭:完善垃圾治理机制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助力文明县城创建
- 2016-05-24让“农民工更有尊严”是城市应有的文明
- 2016-05-24三明市“三新”并举 营造浓厚文明创建宣传氛围
- 2016-05-24永安市贡川中心小学举行传承文明硬笔书法赛
- 2016-05-24省委文明办印发《关于公布参评第十三届(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