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波澜壮阔的文化浪潮。在福建历史上,这一文化浪潮是空前绝后的。
学校与书院。宋代是福建书院大发展的时一期。福建虽是开发较迟的区域,但经过唐五代的发展,迄至五代时期,福建已是国内文化较发达的区域之一,后人论及五代人物,以南唐第一,西蜀第二,闽国排名第三,对一百年前还被称为蛮荒之地的福建来说,这已是非常难得的了。换句话说,福建在五代时已形成了很强的文化发展氛围。
入宋以后,闽人信心百信,也许“闽蛮”的称呼刺激了他们的斗志,他们决心以自己的成就让中原人士真正认识来自东南海疆的人,所以,他们在文化上的投入,更甚于他人。过去,他们的祖辈起早摸黑地在地里劳动,今天,他们的子孙同样是起早摸黑地念书,在文化初兴的地区,人们对文化的投入往往胜于那些古老的文化区域,其原因在于文化初兴区域的人们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他们认真地研究文化经典,一字一句,决不含糊;像老农一样精心地把庄稼种好。
发展文化最基本的条件是建立学校与书院,在宋朝以前,在思想界最有影响的是佛教,在政治上最有影响的是军人,儒学的位置不高;入宋以后,虽说早期的宰”相赵普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言,实际上,赵普对儒学并不精通,宋朝也没有确立以儒学治国的方针。在北宋,儒学还是一种民间的思想文化浪潮。在这一背景下,闽人对儒学的投入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早在北宋初期,莆田县即有一位名叫方仪的学人,他间关万里,抵阙上书,要求在莆田县设立县学。他的行为震动了朝廷上下的官员,他们想不到在遥远的海疆竟有人这么关心儒学的传播!对这一义举,他们当然是支持的,但是,他们也要小心有人籍此沽名钓誉,因此,在为莆田县建学校时,官方声称钱财不够,方仪听说这一消息,毫不犹豫地拿出家产弥补建校经费。他以他的义行证明了自己的真诚。宋代福建修学的浪潮开始较早,当其他各路民众尚在犹豫时,福建各县纷纷建立县学,而南剑州的学者们,更是自行建立了比县学更为高级的州学。他们的行动都在官府之前。当北宋的统治者终于想到在全国推广州县学时,福建的州县学早已相当普及,而南剑州的州学业已建立二十多年了。可见,北宋时福建对学校建立之重视,在国内各地是十分突出的。
如果说县学与州学主要是官办的,或者一是民办而由官方管理的,那么,书院更能体现儒学教义中自由讲学原则的影响。书院是儒者一共同研究学问与授受儒学的地方,最早出现十晚唐,而在唐末五代的乱世里淡出。北宋时,随着儒学的发展,书院在各地兴起。书院与学校最大的区别在十:宋代的学校渐渐演变为以科举贡士为主,以儒学的研究为辅;而书院则是学者们自己建立的,他们觉得:科举事业已有浓厚的商业气氛,许多人投入学校,并不是想学到儒学,而是想找到一条通向官场的捷径。这与儒学的本旨大相径庭。所以,学者们建立书院,便声称与科举无关,其主要目的就是便于讲学。福建广设书院是在南宋时期,当时,工程理学传到闽中,福建士子积极研究理学的原理,这就需要聚书讲学之处。于是,建学之风在福建各地兴起,各类书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迄至南宋末年,福建已有数十所有名的书院。其数量在全国数一数二。这一优势,一直保持到儿代。福建的学校与书院之多,是宋代福建文化发达的表现。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5-24“海沧模式”志愿服务获中央文明办高度评价
- 2016-05-24上杭:完善垃圾治理机制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助力文明县城创建
- 2016-05-24让“农民工更有尊严”是城市应有的文明
- 2016-05-24三明市“三新”并举 营造浓厚文明创建宣传氛围
- 2016-05-24永安市贡川中心小学举行传承文明硬笔书法赛
- 2016-05-24省委文明办印发《关于公布参评第十三届(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