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资讯 > 正文
莆田延寿村——荔林文化古村 见证历史佳话
http://wmf.fjsen.com 2016-04-15 15:35:02 陈小芳 李伟强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延寿村的一片荒地中有一个半月形的水池,状元井就坐落其中

延寿村的一片荒地中有一个半月形的水池,状元井就坐落其中

延寿桥桥墩成船形,可以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

延寿桥桥墩成船形,可以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

东南网4月15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小芳 李伟强/文 马俊杰/图)近千年的桥、上百年的荔枝树、独具当地特色的建筑……延寿村距莆田城区5公里,是闻名遐迩的文化古村,村内的延寿桥和状元井更是游人的必去之地。因为相邻的绶溪公园的建设,延寿村的旅游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记者昨日了解到,延寿村将进行整体改造包装,打造成为民俗文化村,集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乡愁载体。

盘踞绶溪上 延寿桥连接古今

一端是充满现代气息的水上综合公园,一端是浓浓乡愁的古村落,作为绶溪公园和延寿村之间的连接通道,延寿桥现在成了著名的旅游文化景点。在当地村民眼中,延寿桥不仅仅是通行要道,更承载了数代人的记忆。当绶溪公园不断发展改造之时,延寿桥仍独具古韵,悄然藏身荔林深处,留给后人难以忘怀的乡愁。

村民介绍,建于南宋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的延寿桥,为14孔石梁桥,桥长93.5米,宽2.6米,高8.5米,跨径7.5米,经近900年风雨沧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横跨延寿溪,雄伟挺秀,桥头的一块石碣,是宋绍定二年(1229年)兴化知军林清元所立的,邑人龙图阁学士陈宓题写了“延寿桥”三字。现存的碣,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的。

延寿村村民李老伯今年60多岁了,到桥上坐坐是他每天的生活习惯。“过去村民都挑着扁担,穿梭在延寿桥上,从离桥不远处的店仔头码头乘船北上,顺着绶溪去涵江”。

延寿古桥横跨绶溪之上,北接绶溪公园,南连延寿村

延寿古桥横跨绶溪之上,北接绶溪公园,南连延寿村

“状元井”见证延寿村科举佳话

延寿桥往南一百米,是村里现存莆田唯一的“状元井”。古井具有千年历史,右清左浊,曾供应全村人的饮水,也是游客必游之地。

村中老者黄祖绪告诉记者,古井是珍贵的历史文化景观。延寿村文化积淀深厚,但凡来延寿游览的人,总不忘去看看“状元井”。记者了解到,据史书记载,在拱辰门外延寿桥西,有个八角井,井内横截一块竖石,把井分为两边。左边水浊而重,右边水清而轻。这口井是唐乾符四年(877年)僧人涅槃为状元徐寅开凿的。后来徐寅八世孙徐铎在宋朝中了状元当了吏部尚书,在井的围栏石上刻下“徐井”二字。

徐寅之后,延寿徐氏又出了徐奭(shì)、徐铎两位状元和三十五位进士,留下了“鳌头三占”、“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gòu)中”等科举佳话。这口右清左浊的徐家水井,也成为游人寻幽怀古的景点。

村民李老伯说,他就是喝状元井井水长大的。可到了上世纪70年代,家家户户开始自己挖井,状元井渐渐荒废了。

延寿桥附近 将打造民俗文化村

延寿村党支部书记张志达介绍说,延寿村属于老区村,历史悠久,村落中仍留有不少独具特色的古建筑、古文化场所,如1958年为避水灾而建的成排集体厝、具有本地特色的四合院、状元井、历史久远的庙宇祠堂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延寿古桥。近年来,各级政府均重视古桥的保护。因延寿古桥系村里通向城北莆田二中等学校的必经之路,为此每天均有不少摩托车从桥上通行。去年开始,村委会联合老人协会请人在桥头两侧引导、劝说村民的摩托车、电动车等不要从桥上通行,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村民意识明显提升。根据规划,将新建桥梁连接延寿村与绶溪公园,届时村民的摩托车等就可从新桥通行。

“历史比较久远的,都会发动群众先行按照原貌进行保护,尽量不要去破坏。”张志达说,除了发动村民自发修缮古民居外,村里还不断向上级部门申请古桥保护和古民居保护,目前,古桥保护方案已得到有关部门批准。

对于延寿古村后期的保护发展,张志达表示,村居古建筑保护将与周边上百亩荔枝林相结合,届时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村落进行整体改造包装,将把延寿村打造成为民俗文化村,集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乡愁载体。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6-04-07中国传统村落—— 武夷山红园村
  • 2016-03-10泉州最北端村落德化云溪:百年古厝寻常见 剪纸刻纸世代传
  • 2015-12-11福建首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公布 泉州26个村落上榜
  • 2015-12-10三明三元区龙安村:梯田上的古村落
  • 2015-11-11首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公布 南平85个村落榜上有名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