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作为东部沿海省会城市,经济较为发达,社会发展极具活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各项文化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但同时,福州市文化事业建设也存在着城乡、区域、群体之间资源配置不平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更应该看到,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还存在着“物质文明搞上去了、精神文明落下来”的现象。以上这些问题如果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既不符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六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就谈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对于文化部门来说,实施文化扶贫,就是要聚焦文化民生,关注、实现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进而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近年来,福州各级文化部门结合本地实际,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围绕“文化贫困”群体的权益保障工作,积极探索,对症下药,通过文化“精准”扶贫,努力实现文化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
一是以满足外来务工群体文化需求为目标,创办“新福州人歌手大赛”。福州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各类企事业单位用工量大,吸纳了众多的省内外务工人员。这些“新福州人”为我市社会经济事业建设贡献了青春和汗水,为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我市文化部门在组织文艺演出进企业、公益电影进企业等常规文化惠民活动的基础上,2000年元旦有针对性地创办了“福州市外来工作者歌手大赛”(后更名为“新福州人歌手大赛”)。该活动一经推出,就广受“新福州人”的关注和欢迎,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很快就成为我市一项重要的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该活动的影响力和受益面与日俱增,曾荣获文化部“全国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等荣誉。据统计,16年来共有一万多名“新福州人”登上了这个舞台上展示艺术才华,更有一部分优秀选手大赛中脱颖而出,进入省市专业文艺院团成为了演员,加入了服务人民群众的队伍行列中去。
二是以提升偏远山区学生艺术素养为目标,深入实施“艺术扶贫”工程。针对贫困、边远地区学校艺术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学生艺术素养缺失的问题,我市文化部门从2005年启动了“艺术扶贫”工程。该工程以“关注农村、关注贫困、关注教育”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馆(群艺馆)全民艺术普及的职能,通过在贫困、边远地区学校开设艺术课程,让在贫困、边远地区的孩子与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高水平的艺术教育。通过10多年的努力,参与该工程的贫困、边远地区的学校形成了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的艺术课程,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普遍得到了提升。同时,通过艺术扶贫工程,我们还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具有潜力的艺术苗子。截止目前,全市文化馆(群艺馆)通过与35所贫困、边远地区学校共建,开设了声乐、器乐、舞蹈、美术、语训等艺术课程,受益师生达数万人次。台江区文化馆、闽清县文化馆2家单位被评为“福建省艺术扶贫工程先进单位”,13人次被授予“福建省艺术扶贫先进个人”。
三是以保障基层群众阅读权益为目标,组织开展农家书屋“一对一”结对共建。早在2012年,我市就实现了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目前全市共有农家书屋2195家,在丰富农村、农民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家书屋没有专职人员,管理运营和综合服务水平亟待提高。针对这个问题,2015年我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全市市级以上文明单位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与179家农家书屋开展为期两年的结对共建。共建期间,各文明单位每年至少为结对的农家书屋提供300册正版图书、捐赠1台电脑或1台电视机,并结合“书香八闽”全民读书月、“书香榕城”等全民阅读主题活动,指导结对的农家书屋完善规章制度和开放运营,全面提升农家书屋建设、运营、管理水平,吸引农民走进农家书屋,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福州市大力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工程几点经验
文化精准扶贫,不是撒胡椒面,也不是摊大饼,关键的关键在于“精准”两个字。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化需求,我们要从中找出需要帮扶的对象,并提供合适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他们多样性、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共沐文化为民惠民的温暖阳光。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要锁定目标(寻找帮扶目标)、瞄准靶心(掌握帮扶需求)、一击中的(达到帮扶效果)。
1.加强调研、找准“靶”心。“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做好文化工作,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如,在完成全市农家书屋建设行政村“全覆盖”后,为了掌握农家书屋的实际运营情况,我们开展了农家书屋专题调研。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家书屋普遍受到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但是由于存在无专职图书管理员、无固定开放时间及图书种类不全、跟新不及时等问题,农家书屋的运营效果大大打了折扣,无法完全满足农民朋友的需求。通过组织这样的调研活动,我们能较为直观地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了需要帮扶的对象,进而实现文化的精准扶贫。
2.量体裁衣、投其所“好”。文化服务只有实现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才会有生命力,文化扶贫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我们在工作中解到,“新福州人”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由于工余时间较少,文化生活普遍比较单调,主要以到KTV唱歌等娱乐方式为主,但同时由于这一群体中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活跃着一批业余文艺爱好者,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较好。有鉴于此,在认真评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创办了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要参赛对象的歌唱比赛——新福州歌手大赛,并一炮走红。
3.文化添“翼”、助飞梦想。开展文化扶贫工作,除了满足特定人群的基本文化需求外,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实现文化“获得感”和生活的幸福感。如,在实施“艺术扶贫”工程时,我们不是简单地教唱几首歌、教跳几支舞,而是通过开班艺术课程,让贫困、边远地区的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接受艺术的熏陶,提高艺术的素养,感受艺术带来的无穷魅力。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及组织和推荐他们参加省市举办各类艺术赛事,让他们在更高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4-12【文明网评】莫让“春日游”成了“春日忧”
- 2016-04-12善用“好声音”提升文明注意力
- 2016-04-12面对文明 勿要任性
- 2016-04-12莫让“草坪火锅”烫伤了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