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未必有真相。近日,一个小视频在网上热传:中国游客在泰国的自助餐厅用盘子疯狂“铲虾”,最后却吃不完成盘地剩在桌上。之后,“铲虾”剧情又出现反转。事实证明,这不仅是一个几年前的视频,而且基本新闻事实也是掐头去尾:“盘铲”是因为餐厅夹子少;“瞎吃”是因为其他食物不足;争抢是因为就餐时间不够。更有导游反映,这并非中国游客在泰国就餐的常态。(3月22日《人民日报》)
“铲虾”事件的反转,引起了广大网友热议。从中,传出了不少“好声音”。有人说:“用盘铲虾,事出有因,不可对同胞习惯性标签化,媒体的镜头应该深度挖掘新闻真实性,自媒体传播要有节制。”也有人说:“餐厅夹子少不是问题,游客应该自觉排队,正视问题提高国民素质才是关键。”还有人说:“中国游客曾被称为‘行走的钱包',终有一天,中国游客会以举止优雅成为流动的风景。”当听到这些极富正能量的评论时,笔者心中是欣慰而温暖的,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好声音不正彰显出社会发展中的点滴文明吗?
文明的养成,要善于多以“好声音”的方式来启迪人,多用“正能量”的方式来感化人。当我们看到美好行为时,多挖掘、多宣扬以起到示范榜样作用,这是社会应有共识,是理所应当提倡的。然而,当看到不文明行为时,在打击批评的同时,更多应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用正能量来宣扬、鼓励、引导正确的文明行为。要知道,文明的养成需要环境来熏陶。环境既能感染人,也能改造人。当我们看到不文明行为,可以多来点“温馨提示”,或一个带着正确引导的微笑表情,或一个积极主动的握手言和,或一个真诚热情地制止手势,或一句温暖的善意提醒,或一声出门前的文明倡导……有理并非在声高,此时无声也能胜有声。要增进国民文明意识,这些“微小的文明”都可以起到积极正面的批评指正效果。
清风正气的社会氛围会孕育出文明的花朵。当我们面对“哄抢铲虾”、“小悦悦”、“毒奶粉”、“地沟油”、“老人摔跤不敢扶”、“出游不文明”等负面事件时,需要多从“文明”的出发点提醒和警示社会,社会发展不能以牺牲国民道德为代价,也不能以文明缺失为成本。国家的繁荣富强,需要多出“硬招”、“实招”,多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多搭建群众实践平台,多开展文明倡导活动,大力营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崇德的氛围陶冶人”的健康文明社会环境,从而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明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