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妈妈不玩手机?”、“爸爸妈妈不理我是不爱我了吗?”、“怎样才能让妈妈更爱我?”、“如果我是爸妈的手机就好了”…… 这些都是家住河南洛阳的10岁女孩苗苗使用iPad留下来的搜索记录,一个孩子敏感脆弱的心理竟然以这种方式呈现在父母面前。(3月25日北京晨报)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当许多家长“沉醉”于抢红包等游戏时,类似苗苗这样的困扰,令人揪心之余,不免对亲情守护多了一份沉重的思考。父母为孩子提供了丰衣足食的优越环境,却忽略了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虽常伴左右却不经意间让身边的亲情“渐行渐远”。笔者以为,对待家人,最深情的爱意是“有温度”的陪伴,用时间、耐心和毅力多陪陪家人,才能让亲情长期“保鲜”。
“有温度”的陪伴需要专注共享的态度。在与家人相处的时刻,“迷恋”虚拟空间的互动往往会无意间冷落了身边的父母,忘却了亲子温情。亲情陪伴,不妨请放下手中的手机,多陪陪孩子,与他们聊聊学校的趣闻趣事、一同参加亲子活动,在沟通互动中逐渐搭起一座通往孩子内心的桥梁;多与父母唠嗑家常,谈谈事业上的成就感,说说工作中的烦心事,讲讲孩子们的成长史……人到家了,心到家了,亲情自然也到家了。
“有温度”的陪伴需要尊重舒心的氛围。现实中有不少人虽长期和家人生活在一块,却经常是对老年人冷漠无视,对孩子厉声大呼,这样的相处方式无异于是一种家庭冷暴力。近日,在中央电视台看到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孝顺父母,“笑”顺父母。备受启发,善待家人不一定是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关爱家人,陪伴家人,让每一个家庭成员在充满欢乐、愉悦的心情中度过每一天,如此家才能成为欢乐的殿堂,父母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有温度”的陪伴需要每时每刻的关怀。每逢春节、六一、重阳等节假日来临之际,陪伴家人过节的呼声就备受关注,可是热闹过后,许多的空巢老人、“小候鸟”们又不得不在长久的孤寂中苦苦等待亲人归来。如今外地务工、外地创业、外地就职成为一种常态,大多数年轻人需要背井离乡,然而对于守在家中的亲人而言,家人的“陪伴”是最需要的,而不应当是逢年过节才能享受到的“福利”。在异地他乡奔波的日子里,有时一个平常的电话,一句温暖的问候,一起吃顿饭……对家人来说,他们就很满足了。
家庭是文明的核心。不要嫌父母絮叨,耳旁有父母的絮叨是儿女的福气;不要叫工作繁忙,其实每年假日不少。关爱家人,关键是有心,少一点“指尖上”的冷漠,多一些温情脉脉的陪伴,让和谐家庭成为温暖的“港湾”、文明的“基石”。(涵江区委文明办 朱秀花)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3-30武平县委文明办扎实做好扶贫攻坚入户走访
- 2016-03-30芗城区开展“文明祭祀 绿色清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 2016-03-30南平市建阳区倡导文明清明突出绿色环保主题
- 2016-03-30三明市三元区:缅怀先烈 文明祭扫
- 2016-03-30龙岩文明办调研中心城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 2016-03-30龙岩新罗区旅游唱响文明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