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文明风> 长乐市 > 正文
长乐市“我们的节日·元宵”暨第九届民俗文化节精彩开启
2016-02-18 16:05:59 来源:文明风

活动现场

文明风2月18日讯  2月17日,长乐市“我们的节日·元宵”暨第九届民俗文化节在琴江满族村火热开启,活动演出除了有长乐特色美食、传统手工技艺之外,还具有满族风情的文艺表演。

特色美食攻陷味蕾

“妈妈,我要碗玉田土豆” “老板来一碗漳港鱼丸”上午8点半,琴江广场上已是人声音鼎沸、人山人海。各类美食摊点整齐有序的排放在琴江广场边的帐篷内,烹煮着各乡镇街道地道的代表小吃,摊位前围满了前来品尝特色美食的群众既有玉田的土豆丸、漳港鱼丸、古槐肉烧等这类传统小吃也有敏生花生、松下紫菜、罗联的高山茶特色美食等。

一粒粒晶莹圆润,色泽油亮的土豆丸的盛放在匾子匾子里,微微冒着热气,看起来色、香、味俱佳,摊主饶有兴致地介绍着玉田土豆丸的源起,据说是因为玉田地处半山区,少鱼类,以前生活经济比较匮乏,而土豆却是家家都有种植。玉田人便想出了用土豆加番薯粉替换鱼肉来制作“假鱼丸”,几十年来一直不断摸索,终于使假鱼丸成为了玉田特产。

家住城关的林女士专程驱车赶到活动现场,她自称是“资深吃货”“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吃鱼丸,对漳港的鱼丸更是毫无抵抗力,这次听说琴江要举办第九届民俗文化节,有特色美食可尝,简直就是我们吃货的福音!”

虽不见肉烧但肉烧的摊位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家争相竞购着。作为土生土长的古槐人林先生表示:“最喜欢李堡的古槐的肉烧了,品尝着喷香诱人,酥脆适口充满儿时的记忆和味道。古槐的肉烧不愧是古槐人的骄傲。”

 传统手工技艺有待传承

今年民俗文化的手工技艺主要有竹编、红裙刺绣、剪纸、制灯等。

鹤上的竹编篮子更受到了很多中老年了亲睐。手编工艺的一大特点就是编制工艺为经纬交叉型,经向和纬向分别以挑一压一的形式添加竹篾达到向四周展开的目的形成竹篮底部。陈燕提传承了父亲精湛的手艺,能做竹筐、花篮、蒸笼甚至竹棚等上百种精致竹器品,他的作品坚固耐用受到了中老年长者的喜欢。其中长乐传统竹编代表是喜箩,一个个充满喜庆颜色制作精巧喜箩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看上一眼便会爱不释手,由于形状圆和、颜色喜庆,自古便是百姓婚嫁乔迁、寿诞等喜庆场的必备器具。

摊位前、展板上一幅幅喜气洋洋的剪纸、窗花活灵活现,和满街机器制作不同的是猴屿乡薛谷礼的剪纸注重观赏性,这些作品都靠他的双手,都是一刀一刀刻绘剪裁出来的。薛谷礼说:“我的作品比较传统,现在的电脑剪纸方便实用,而且花样新颖,材料耐用,传统的东西渐渐被高科技取代了。”

帐篷里郑琴珍,正在埋头认真刺绣着手中的作品,在她灵巧的双手下,五颜六色的丝线,在花针的勾织下,慢慢的就织成了鲜艳的花朵、飞鸟。线条优美、流畅,纹络清晰、细腻,虽然现在机器绣很简捷方便但到底还是比不上手工!

一位承办方负责人说:“随着机器时代的到来,传统手工的局限性逐渐被机器所代替。年轻一代想传承又嫌其太土,没什么前途,没有再愿意去学习传统手工技艺,可作为纯手工艺品夹杂着人性化的东西,有着儿时的记忆,若不重视就有失传的危险了。所幸,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要性渐渐被发现,政府部门正在通过举办民俗节活动加以挖掘、保护、传承。”

民俗情地方戏掀高潮

上午九点,随着一阵洪亮浑厚的鼓声,满族文化和八闽文化“混搭”的踩街活动揭开本届文化节序幕。满族村民俗情踩街活动吸引了不少的摄影爱好者及观众跟随。踩街仪式由腰鼓、地下坪、抬阁、、满族服饰等方阵组成。腰鼓方队一身嫩绿色服装,腰系间的红绸带随着节奏飘逸飞扬,紧随其后的,是有着浓郁福州特色的十番音乐和具有满族村风情的“地下坪”、“ 满族服饰”和“台阁”方阵,一路掀起了阵阵欢腾!

与此同时,广场上精彩纷呈的闽剧表演也华丽登场,《百花祝寿》、《三坊七巷》、《春草闯堂-抬桥》、《十劝郎》等好戏连台。闽剧演员们穿着精致的戏服,幽默的剧情对白,逗趣的动作让观众的掌声和笑声此起彼伏。

人们尝着各具的特色长乐美食,观赏着传统手工技艺,琴江特有的民俗文化和地方戏表演,大家对这次文化节活动赞不绝口。

本届民俗文化节由中共长乐市委、长乐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长乐市委宣传部、市科技文体局、航城街道承办,各乡镇协办。市领导王命发、郑宽挺、林春营、曾志云、李瑞芳、朱梅端等与现场观众一同参与了活动。

据了解,长乐市“琴江抬阁”、“黄石舞狮”、“梅花红裙”、“吴航喜箩”、“玉田土豆丸”以及“长乐传统武术”展演项目将于2月20-21日亮相福州2016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长乐市文明办供稿)

其它热图

福州元宵灯会试亮灯 “灯龙”数公里隔江相辉映

“新福州人”温暖到家

榕仓山元宵灯会灯组试亮灯 央视春晚团队参与打造

天南地北过大年 特色民俗迎春来

厦门擦亮旅游窗口 贴心服务温暖游客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