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在将乐,有一位教师,37年如一日,用爱心托起无数家庭摆脱贫困的希望。在上月揭晓的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中,他获得感动奖提名。
他叫吴长生,将乐县高唐中心小学教师。
自掏腰包帮学生付学费
1978年,吴长生高中毕业,回到家乡高唐镇,在偏远的岩干自然村当一名代课教师。村子离主村有5公里多,只有10多户人家,教室由生产队破旧仓库改造而成。在这,他一待就是10年。
学校是单人校,学生少,年龄参差不一,他从一年级教到四年级,所有科目都是他上。
一天,一年级学生吴晓丽没来上课。放学后,吴长生立即登门家访。原来,她父母认为女孩子读书没用,家里很穷,要她在家里喂猪煮饭。吴长生多次上门与其父母沟通,最终说服了他们。当时,吴长生每月仅有28元工资,为了让晓丽安心学习,他挤出钱负担她的学费,直到小学毕业。后来,吴晓丽考上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那时,农村许多困难家庭的孩子交不起学杂费。看着一张张渴望上学的面孔,吴长生的心里十分难受。遇到上不起学的孩子,他总是自掏腰包,从微薄的工资里把钱垫上。
“我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至今还记得启蒙老师对我的帮助。”他说,“一个孩子走出大山,也许这个家庭就能摆脱贫困。我要尽最大努力,让孩子有书可读。”
为寄宿生食宿多方奔走
1997年,离开岩干村后,吴长生辗转到其他村教书,最后来到高唐中心小学,分管最为棘手的寄宿生管理工作。
撤点并校后,高唐中心小学生源一下子多起来,寄宿生常年维持在200多人。吴长生作为总务主任,几百学生的吃喝拉撒都得他操心。早上6点多,他就得督促孩子们起床、晨读、吃早饭,直到夜里10点多查完寝室,确认没问题,才能松口气。手机,他也是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
早些年,住校的孩子都是挑着箱子、棉被,带着米、腌菜、萝卜干来上学,甚至菜发霉了还在吃。吴长生看了着急,多方奔走呼吁改善寄宿生的食宿条件。
2007年,将乐县决定实施“农村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早餐为寄宿生提供一个鸡蛋、一个馒头、一份豆浆或稀饭;午餐、晚餐均为孩子们提供一荤、一素、一汤。
学校还盖起公寓楼,让孩子们的住宿条件大大改善。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2012年,将乐县把“农村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升级为学生“幸福成长工程”,更注重对寄宿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情感关怀。
吴长生每天都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同活动,吃得怎么样,住得暖不暖……每件小事,他都记在心头。回家路费不够,伙食费不够……他总是为孩子们垫上。孩子感冒、发烧,他带着先去看病,没有大碍都尽量不惊动家长。他还为孩子们过集体生日,每逢月底,把当月过生日的孩子们聚到一起,买蛋糕庆祝。
“我的儿女都在外工作,在学校看到这些孩子们,不自觉地就会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吴长生笑着说。
“有他打理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我一百个放心。”校长肖运程这样评价吴长生。
吴长生说,37年的坚守,为的是一个朴素的愿望——让孩子出人头地,点亮人生梦想。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11-09爱心无限快乐奉献 平潭城关小学爱心义捐义卖活动
- 2015-11-06刘梅香:爱岗敬业 奉献青春
- 2015-11-02讲述善举故事 分享奉献感悟
- 2015-10-26泉州一对警察夫妇分别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 2015-10-23长乐“85后”双警夫妻齐上阵 同心奉献青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