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姗)杨明媚,人如其名,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充满阳光,也努力把阳光带给别人。2002年至今,这位温柔的女性通过成立助学专项基金,资助了110名贫困学生,还为藏民捐建了2所小学和1所图书馆。因此,她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志愿者、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和省“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
十载助学
杨明媚就职于省工商局,她的助学梦,源于她的家人。“我叔叔和姑姑为了帮助我父亲上学,牺牲了自己读书的机会。今天,仍然还有许多孩子因贫失学。所以,我和我先生下决心要帮助他们。”这是她十多年助学生涯的初衷。
2001年,在家人的支持下,杨明媚用原本打算买房的钱以个人名字设立福建省律师协会明媚助学专项基金,旨在帮助本省当年已考取大学而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2002年至2006年,专项基金每年资助6名大学生,每个大学生资助费用1.5万元。从2007年开始,这一基金每年资助的大学生增加到10名。
小陈是杨明媚资助的第一批大学生中的一个,他来自宁德偏远山区,父亲因出车祸瘫痪长期卧床,弟弟癫痫,家里还有一个80多岁的奶奶,全家的生活就靠他母亲每月几百元的打工血汗钱来支撑。当小陈接到大学的录取通知时,全家人一筹莫展。他怀着试试看的心情,向明媚助学专项基金提出了助学申请。杨明媚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向他提供了特困资助,直到他读完大学。后来,小陈学业有成,还被公派到法国深造、到英国攻读博士。
和大方资助贫困生相比,杨明媚对自己的衣食住行倒是十分抠门。她家离单位较远,平时都挤公交车上班,中午从来只在单位食堂就餐。她说:“我们每天多省一点,就能给贫困孩子多些希望。”面对受助孩子们的谢意,她总是淡然地说:“希望将来在你有能力的情况下,也尽情去帮助别人。”
万里建校
资助本省贫困大学生的同时,杨明媚也心系边远贫困山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
2009年国庆长假期间,杨明媚一个人背着行囊前往青海玉树考察。在途经海拔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时,她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一时走不动了,就躺在路边休息。其间,在与当地藏民的交谈中,她了解到距离玉树8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阴巴的村子,隶属于四川省石渠县奔达乡,村里唯一的小学只有几间年久失修的木头房子,学校里只有1名藏语老师。
杨明媚翻山越岭来到阴巴村小学时,映入眼帘的是坑坑洼洼的泥地、斑驳皲裂的黑板和歪歪斜斜的课桌;吃饭时,孩子们用温水将碗里的糌粑面用手拌匀,或捏成团状后放到嘴里。而且,由于当地的孩子上学要翻越好几座山,甚至有的每天上学路上要走上三四个小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教育状况,造成大量学生流失。
所见所闻让她感到一阵阵辛酸。于是,她向当地老师、村委主任提出了想为阴巴村捐建一所希望小学的想法。回到福州后,杨明媚将多年的积蓄10多万元寄给了阴巴村。经过近1年的运作,2010年8月,阴巴村明媚小学正式落成。蓝天下的新校舍,让孩子们的笑容更加灿烂,崭新的校舍还帮孩子们躲过了玉树地震的劫难。
2011年7月,杨明媚来到西藏,在西藏林芝地区朗县金东乡,她了解到当地的一所小学没有图书馆,平时找资料、上网都比较困难。回来后,她又积极筹备,为藏区的孩子筹建了一所图书馆。她还动员身边的同事朋友捐书、捐电脑,充实图书馆软硬件设施。2012年12月,西藏林芝地区朗县金东乡小学明媚德育楼正式落成。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9-19阳光太太志愿者协会荣膺 福建省第四届道德模范
- 2015-09-17阳光太太:9年募集700多万元行善举
- 2015-09-07诚信自律 阳光生产
- 2015-08-20闽清县举办“阳光下成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 2015-08-18“阳光跟帖”是网络低俗的“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