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国记协联合举办的“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专题座谈会近日在京召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中央和北京市新闻单位、网站以及社会有关方面代表和学者40余人出席座谈会。中国记协、首都互联网协会在座谈会上发布《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倡议书》,号召新闻媒体和网站负起主体责任,净化语言传播环境。(8月17日,中国文明网)
跟帖是一种美德,因为这意味着对作者的重视和尊重,而如何跟帖呢?因为网络世界总是一种虚拟状态存在,如果我们的行为没有约束的话,就会肆意蔓延,甚至会演变成为“网络低俗”或者“网络暴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举办“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座谈会有着特殊价值。一方面,这是从中央摆明的姿态,对于网络低俗必须“亮剑”,让文明贯穿网络世界中,让低俗走远;另外一方面,这又为抵制网络低俗的具体途径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每个网民都应该向着“中国好网民”的道路前进,以“阳光跟帖”的形式履行自己在网络世界的行为规范。由此可见,“阳光跟帖”也是网络低俗“净化器”,能够让让网络低俗减少,让网络文明递增。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应该成为深入人心的基本法则。在网络世界中,每个人的行为都应该在法律的规范和框架内进行。而“阳光跟帖”行为,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能够身体力行的法则,且如此身体力行的行为都能够做到。举例来说,“阳光跟帖”就是最为简单的一个举动罢了,比如对于事件,需要的就是冷静,不是全面的赞同,也不是全面的否定,而是应该辩证看待起来,从而认识到事件本身的积极面和负面效应。如此,才能够算得上“阳光跟帖”。而“阳光跟帖”的底线也就是遵守法律的规范,让法律成为规范每个人行为的底线,这也是“阳光跟帖”的基本要求。
另外,“阳光跟帖”又是一种道德自律的表达。古人说,君子慎独。其意思是说,只有人在一个人的时候才能够见证道德水平的高低。如果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够遵守道德律的话,这个人就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所以,“慎独”运用到“阳光跟帖”上,也就意味着这样的内容呈现。即,每个网民都应该在“慎独”的原则上严格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不要因为没有人监督就变得暴戾恣睢起来,而是应该让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严格遵纪守法,严格按照道德律的要求进行。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如斯,那么,“阳光跟帖”就会成为一种网络大潮流和趋势,从而让网络低俗事件变得越来越少。
以最近马云被“逼捐”为例子,当网民开始没有理性的时候,“阳光跟帖”就会走远;而只有理性而客观起来,对马云这样的首富到底如何捐,到底捐多少。这样的逻辑都只是马云自己就能够决定的,既不需要人们逼迫,也不需要人们指手画脚。只有如此,“阳光跟帖”才能够落地生根,成为一种现实。而像“逼捐”这样的网络跟帖闹剧也会成为历史的过眼云烟,不再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出现。(钱小波)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