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 正文
“不文明旅游”的文化病理在哪
http://wmf.fjsen.com 2015-10-09 08:58:55 胡印斌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说到底,小到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扔不扔垃圾,大到一个国家国民公共意识的养成,都能折射出特定社会的发展阶段、成熟程度、群己关系和社会生态。

回望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文明旅游仍是热门话题。据新华社报道,国庆节当天,尽管有7万多名游客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但垃圾量明显减少,不少游客自备垃圾袋,“人走地净”。当然,也有“杂音”——蓝天白云下的青海湖,遭遇“垃圾之殇”。而在杭州,3名游客居然从雷峰塔遗址偷走了3块砖头,声称为了挖砖土泡水给老人喝治病。

诸如青海湖的“垃圾之殇”、雷峰塔砖头遭殃之类的现象,由来已久,并不新鲜。尤其让人焦虑的是,随着国人足迹的渐行渐远,这种不文明现象似有蔓延到国外的迹象。难道中国游客果然是素质有问题吗?

其实,与其说是素质,不如说是习惯。这是因为,乱扔垃圾毕竟只是部分游客的有选择的部分行为,而并非全部,也并非一成不变。从之前游客走后的遍地狼藉,到眼下的也可以做到“人走地净”,这中间的进步显而易见。这也表明,很多事情并非想不到、做不到,只是没有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或者说,只是缺乏好的习惯。

习惯的改变或者说矫正,可能与外部的规训有关,也与自我的修养有关,但归根结底取决于内外的双向良性互动。实际上,这些年来,我们没少在倡导“文明旅游”“呵护风景”上下力气,有关部门也往往会采取一些整治行动,但却见效甚缓。

何以如此?一方面,一味将文明的养成寄望于单向倡导,甚至局限于高高在上的灌输和教化,并非真正的公民教育,很难在国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痕,更不要说指导其具体环境下的具体行为了;另一方面,依赖严厉的打击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威慑力,但鉴于这种打击的不确定性,乃至操作的难度,往往会沦为空泛的恫吓。时间久了,就好像田间的稻草人,徒具观赏价值。

特别是,无论是文明的倡导,还是高压的整治,均具有强烈的“外部性”,意在剥离景区与游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情感上的、意识上的契合,文化上的关切等。其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这是别人的景区”“这不是我的事”。一旦产生了这样的治理定势,除非能始终保持强大而严密的监控、惩治,否则很难让人产生心理上的共同认同。

[1] [2]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5-10-08关于文明城市办青运、办好青运创文明的倡议书
  • 2015-10-0810月9日召开“文明城市办青运、办好青运创文明”主题活动工作会议
  • 2015-10-08文明旅游 点滴做起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