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剑指管理乱象
东南网9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雪梅)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务必从改革发展全局高度,深刻认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和发展将发生重大变化。
以前,不少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无度开发和利用,出现了“公地现象”甚至“公地悲剧”。(“公地悲剧”:一群牧民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尽管他们知道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会使草场的质量下降。但是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竞相增加羊的数量,导致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所有牧民破产。)
公地特有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导致管理乱象。近年来生态环境和资源被透支现象越演越烈,暴露出很多深层次的利益冲突、制度缺陷和体制机制障碍。这些问题表明,原有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重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开发保护、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节约、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环境治理体系、市场体系、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等体制机制方面加以完善,以期实现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可以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立的理念、遵循的原则、确立的体制、制定的制度和使用的管理方式,都剑指生态环境发生的“公地现象”,防止发生“公地悲剧”。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5-09-11“网上护河”是协同共护生态文明的注脚
- 2015-09-06莆田着力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成效显著
- 2015-08-04诏安县实施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专项整治行动
- 2015-08-04龙岩跻身 “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
- 2015-08-03以国家生态市为起点 厦门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